几十年前,国家为了节约耕地,摒弃土葬,推行火葬,做了大量的工作。时至今日,除去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火葬已经成为主流的殡葬方式。
近日,北大哲学系教授吴飞恢复土葬的言论上了热搜。他认为,土葬、“入土为安”是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土葬过程中的悼念仪式也是中国人对亲人的情感寄托。
而火葬又会让一部分人买不起墓地,难以入土为安。同时,火葬的悼念流程简单,导致传统的丧葬习俗慢慢消失。
同时,火葬会造成大量的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火葬还会导致公墓面积越来越大,而这些公墓通常是大理石等材料,很难降解,不会像土坟那样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失、风化掉。
他还认为,人被烧成灰烬是对逝者的不尊重,相当于把人“当成垃圾处理”,这是对死亡的亵渎。“丧葬被当做了处理尸体的事情,像处理垃圾一样,彻底丧失了它的文化意义。”
北大的哲学系教授,应该算是专家里的专家了。他的这种言论,起源自6年前在汕头大学的一次演讲,题目名为《现代中国的丧礼》。吴飞教授对此前推行的火葬改革持反对意见,他说:“该改革的两大目的,一个是节省土地,一个是打击封建迷信,没有一个是能做到的,反而带来很多负面问题”。
在老百姓传统的认知里,土葬才是真正的入土为安。在刚刚推行火葬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了偷偷的把逝去的亲人埋掉。被举报后,又被迫将棺椁取出,火葬后再重新装入棺材,再次安葬。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对火葬也慢慢的理解和接受了。难道真的要再改过来?
传统的东西,变更过来很困难。我曾经在藏区观礼过天葬。负责祭祀的藏人把从各地送来的逝者摆好,念诵着听不懂的经文。然后将尸体解开,让一群黑压压的秃鹫啄食。隐约我还见到几只乌鸦,在远离秃鹫的地方啄食一些碎屑。
看起来很惨烈的一场葬礼,其实却是很环保的。秃鹫们啄食了逝者的血肉,藏人相信他们的亲人随着鸟儿飞上了天空,只留下一些大块的骸骨。似乎在转瞬间就经历了一次轮回。
专家所说的土葬就一定是有道理吗?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据统计,去年,全国死亡人数高达998万人。这么多的人,需要多达千万口棺材,按每个坟墓占地10平方米计算,总面积高达一亿平米,换算下来,足足100平方公里!这可是100平方公里的良田啊!
其实,最科学和环保的应该算是树葬了。不过,过去的树葬也是将逝者的遗骸火化后埋在树下,有些少数民族还有将尸体挂在树上风干的,这些当然都不可取。真正的树葬就应该把逝者的遗骸直接深埋在地下。然后在其上方植树,树木吸收了骸骨的养分,会生长得更加茁壮。如果栽培得当,一些长寿的树种甚至能够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据说非洲的龙血树能活到上万年。足以让后人永远的寄托哀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