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吃完饭去开发票,老板说现在开不了,让我过几天来,我本来不愿意,但也不想捣包,离得近那就改天来拿。然而改天去拿的时候她说开了但是找不到了,给我重新开一张让我继续等,我不愿意了,我说你给我寄吧,我不想再等,又不是我的责任,然后她又说等十分钟去给我开,我不愿意,执意要寄,就写地址,她说要寄邮政balabala,说给五分钟去开,我妥协了,等她去别人的店开发票给我。她的店究竟能不能开发票我不追究,但是我很不喜欢这个老板也不想再去了。
你好好说话我本来可以理解你,但是硬要强迫我理解你,我十分不乐意。
想起一个店的店长过来很自然地问我们干嘛不点这个招牌菜,哎,我乐意啊。
人心就是这样的,特别包容也好,特别强大也好,但人心在那一刻的感觉决定了她真实的体验。现在是重视“用户体验”的时代,人们对于服务水平都有自己的要求,也直接决定是否购买或者再次购买你的“产品”。如何产生良好的“体验”,在于“交涉”的过程,所谓沟通,然而大部分时候我们谈不上沟通,自说自话的时候比较多,硬是把双向的互动弄成单向的输入。
好好说话。。。奇葩说的“老奇葩们”出了一款语音付费产品叫《好好说话》,一个人会说话在这个世上其实就不愁怎么生存,但所谓好好说话不是说耍嘴皮子功夫,不是刻意奉承讨好,而是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试着去理解和真诚地回应,搁置我执和狭隘的过度敏感,是礼尚往来,是有效沟通。
这个时代越来越注重感受和倾听,谁人不希望自己被听到呢。大概我们小时候都有被忽视的感受,没有被关注到的需求,所以希望在长大的时候被满足到,人们在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很难说他会做出怎样的决定,甚至有时候是非理性的孤注一掷、倾尽所有。
越多的工作经历,越多的与人接触,越发觉得“好好说话”的重要性,好好说话首先是好好听人说话,听到别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一部分人在别人还没讲完的时候其实已经在默默准备怎么回应对方而忽略了别人想表达的意思,其实这个时候,对方是可以感觉出你的心不在焉的,而你也陷在“自恋”的泥潭。更有时候,不听别人讲完,就急着回应,随意给别人“贴标签、下定义”、“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完全忽视对方的感受,显得自己知识广博,显得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而对方已经完全不想再说话,也没有再一次的机会。
打过很多次客服电话,然而很少享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要么话都说不利索,要么听不懂我说什么,要么自顾自的说,不管你问题是什么情绪如何,一直说抱歉但就不提供解决办法也是会让人生气。
如果可以好好说话,为什么非要所谓“吵架”,可以心平气和地互相表达观点,礼尚往来,求同存异,不一定非要说是存在“矛盾”,各自出发点不一样,难以达成一致的理解,却并没有高下对错之分,也并不绝对。
好好说话。。。我所接触的夫妻的个案,大部分是夫妻沟通不畅,丈夫没有倾听妻子,当然丈夫可能也没有被“听到”,所以在我们各自的经验以及信念里,也许都藏着不易被察觉的观点:男人要对女人更多包容,丈夫就应该扛起一切还要时刻能看到妻子说出的没有说出的需求,女人只会唠叨,没什么思想……诸如此类。
人们常说美女有特权,在这个社会更容易获得想要的东西,实则却不然,美女往往要付出更多,首先去掉人们的刻板印象,证明自己除了外在还更有内涵。甚至有时要刻意丑化外在使人忽略而更多关注个人实在的能力。坚决不要陷入这种“别人的闹剧”。
我也常以为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会更多自谦更多“做多过说”,更多观察和学习,然而人们往往只会说却缺少必要的行动证明自己说到做到。过程和结果都重要,然而一些事情我们只需要看到结果,而不是过程你付出了很多,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那可能是你方法不对,是你年轻气盛该走的弯路。然而步入社会步入职场,你自己不转变角色却总是向他人讨要理解和肯定,还以为活在襁褓中活在校园里。事事要理解你事事赞赏你鼓励你,你以为你是气球,可别人不是打气筒。
好好说话。。。理解在能力的基础之上更是意愿的事,是我主动的自愿的选择,而不是被你道德绑架不得不的行为。更何况对于我这种人,连爱心都不会明目张胆,更是反感和敏感他人的绑架,我可不会说我无私我奉献我高尚我伟大,相反我其实正是人性弱点的集合体,我不会按谁的常理出牌的,既然只给我一个选择,那我就选择最为难你的。
人们常说工作中很多时候态度大于能力,你要真有能力,非你不可,那我无话可说,你随便嚣张。但你能力还在储备期,却不彰显你的态度,叫周围的人都去理解你,凭什么,拿别人的情分当本分?一个人最重要的不见得是学历是出身,而是见识,是长远的眼光,是对自己的投资。不要因小失大。
。。。。。。
不想写了。。。饿得慌。。。即将迎来奔波的一天。。。
所以推荐
好好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