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懂得生活趣味、善于经营生活品位的人,往往被称为生活家。
真正一流的生活家,至少得同时满足这么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实打实的生活技能。柴米油盐,四时寒暑,都能把自己和家庭照顾好,这既是本分,也是本事。
第二,要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审美的热情,这样才能有动力把在人间的每个日子过好。
第三,要能把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合二为一,经营出有灵性光辉的生活。这既是心灵的能力,也是精神归宿。
以这三个标准,红楼梦里有三个人——王熙凤、老祖宗贾母和林黛玉值得专门说一说。
她们年龄不同、性格迥异,却分别从三个维度上,构成了《红楼梦》生活家的典型。
泼辣的王熙凤
先看泼辣的王熙凤,她的生活,可以用两点概括:本领高强、高度物质化。衣食住行、茶米油盐、四时八节,她没一样不在行,件件拎得清。
比如,林黛玉来了,她一眼之下,对这位小姑娘的秉性气质就摸了个八九分,所以当晚给黛玉准备床帐的时候,她就很精心地挑选了一幅藕荷色的送来。可以说,藕荷这种颜色,跟林妹妹的韵味搭得不能再搭了。
再比如,贾府菜谱上有一道茄鲞,非常美味,但是烹饪过程极为繁琐。
刘姥姥随口问是怎么做的,凤姐儿立刻三下五除二,就把制作程序说了个清清爽爽,听得刘姥姥这位老村妇直念佛。
论过日子的本事,凤姐儿有全副的武艺。不过,能干的凤姐儿有一个致命的弱项,那就是她没读过书,不识字!
王熙凤身上闪着一种活泼泼的世俗光彩,但是,始终没能让生活带上精神的灵光,被强烈的物欲消耗着生命,最终断送于自己的贪婪和自私,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
审美高级的贾母
跟王熙凤的接地气比起来,贾母是另一种典型。
她有着超高的艺术修养,同时又永远兴致勃勃,随时充满审美热情。而且,最可贵的,是她并没有被年龄和地位消磨掉生命热力和审美热情。
这位老太太有高超的艺术鉴赏眼光,自己根本就是个大收藏家;她热爱音乐,兴致一来就让家里的戏班子按她的口味操演起来;而且大观园自从建好,每逢春秋佳日,她可没少进去散心遣兴。总之,这位老太太真心喜爱一切美的东西。
她看见宝钗的闺房看上去如雪洞一般,朴素到近乎寒酸,没有文玩陈设,桌上只有一只普通的定窑花瓶,插着几枝菊花。在贾母看来,这简直有失千金小姐的体面。
心念一动,她干脆直接包办,不假思索,就用自己私房的三件器物来补救。
三件什么器物呢?
第一,石头盆景儿,就是一个微缩的山子石摆件。
第二,墨烟冻石鼎,也就是一只石头雕成的小鼎,石料是灰黑色半透明的,这叫冻石,很名贵。
第三,纱桌屏,就是一架桌子上的小屏风,用纱作屏心。
留意一下色彩,你就会发现,这三件器物,是非常高级的黑白灰,而且质感的硬和软、光影的虚和实,都有对比。
所以贾母说,这三样摆上,保管又素净又大方。你看,宝钗的闺房,瞬间就不那么单调和冰冷了。
再比如,中秋之夜,风清月白,她想听笛;元宵佳节,红火热闹,她却要听箫。这都是有讲究的。
笛子的声音悠扬明亮,有空间延展感,非常适合透澈的夜空和皎洁的月色。
而箫的声音缥缈、含蓄。贾母嫌元宵节的氛围太过喧闹,所以特意用箫声来配昆曲的清唱,正是要在喧闹里,追求一份清淡的音乐之美。
贾母代表的,是清代贵族的审美品位。她的审美经验和趣味,是被贵族圈子塑造出来的。
你大概知道,她出身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里的史家,是侯爵家的小姐,嫁进更尊贵的公爵之家贾家,身为诰命夫人,而且到晚年,成了宁荣二府辈分最高的老祖宗。
但是,像贾母这种生活,虽然有热情、有品位,却过于奢华,一般人享受不起。
草木之人林黛玉
那么再看看第三位生活家林黛玉,她的生活可以概括成两个词:灵性和诗性。
林姑娘的生活里,指向天地自然,在自然里找到心灵归宿
作者让黛玉葬花,这可不是矫情。这是用了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在告诉你,这位林姑娘,是和大自然连通的。也正是同一个原因,作者让黛玉姓林,并且告诉你,她是草木之人。
黛玉不光跟植物亲近,跟动物也相亲相近。她的房梁上住着燕子一家,她嘱咐紫鹃,一定要等傍晚大燕子回来,再把帘子放下。
《红楼梦》通过黛玉,建构了一种人和自然连通一体、没有隔阂的语境,生活在这种诗性的语境之中,心灵指数高而物质消耗低。借用王阳明的话,就是“明月清风不用钱”。
风是好风、雨是好雨、宵是良宵,宇宙之内无不可爱。你能感觉到有一股欢喜从生命里流淌出来。
《红楼梦》里的三位生活家,其实各自给我们贡献了一个生活维度:
第一,物质性,必须具备打理生活的本领,这一点参照凤姐儿。
第二,审美性,对美的热情和对生活的好奇心,这一点可以参照贾母。
第三,天然性,从天地万物中感知天然趣味,获得精神源泉,这一点参照林黛玉。
虽然小说有艺术的夸张,但这三个维度足以提供给今天的中国人参考,建构自己的生活,不但可以健康丰富,而且风雅又不失活泼,自带诗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