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世界上饥饿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0亿人,但是他们真的无法吃不饱吃不好吗?他们的食物供给真的无法支持每天劳动所需的卡路里吗?
《贫穷的本质》一书作者通过大量数据和研究得出这样的观点:比起健康有营养的食物,穷人更愿意购买口味更好但不一定有营养的食物。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果腹,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有些穷人之所以一直无法摆脱贫穷,往往不是因为慈善援助不够,或所拥有资源不足,而是因为穷人自身的思维方式。
考察穷人的行为可以发现,穷人首要关心的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乏味,这可以是一台电视机,一种娱乐活动,一种对家庭收入来说相对奢侈的物件,在日常生活中更常常表现为一杯好喝的饮料、尽管没有营养但是口感很好的食物。市场上总有很多廉价又能带给人短暂愉悦的东西,能够让穷人在享受的当下时刻暂时摆脱生活的艰难困苦。
为什么穷人不能把钱攒下来花费在那些真正能够让自己在未来过得更好的事情上呢?
这其中深层次的思维模式是:穷人不相信未来机遇实现的可能性,更不愿意等待那么长的改变时间,他们只关注当前时刻能否把日子过得愉快。
所以富人可能用水果、蔬菜、谷物、牛奶等做早餐,而贫民窟的人则更可能用人造黄油、罐装牛肉、土豆等食物当早餐;所以方便面和麦当劳肯德基的消费群体多是普通工薪阶层,而真正的有钱人很少吃这些不健康的食品;所以奶茶的糖分和美妙口感虽然能让辛苦工作一天的你得到短暂愉悦,但是会在之后给你带来更多苦恼。
“享受当下”其实是商家灌输给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目的就是利于销售。我不是反对消费,而是希望我们不要被这种观念洗脑而忘记了个人现状和未来目标,如果你想真正实现财富自由,那么就一定要将目光放得长远,不要被短时的愉悦诱惑而透支未来,要相信真正付出努力了,时间会回报你美好。
(7.9-7.11在读《贫穷的本质》)
飞白
2020.7.9于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