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声告白-I want to tell you

无声告白-I want to tell you

作者: 莫佳佳 | 来源:发表于2018-01-28 18:35 被阅读0次
    无声告白-I want to tell you

    一开始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扉页“我们终其一生,都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也是我非常认同的观点!我们只有一生,每个人都要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故事概要: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首部长篇小说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无声告白给了我很大的震憾和思考。

    这是一个混血家庭的悲剧故事,好像人人都没有过错但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亲詹姆斯是个二代华裔,美国出生,不通中文,毕业于哈佛,后成为一名教美国历史的终身教授。母亲玛丽琳是个白人,性格好强,从小成绩斐然,是个学霸,不像复制自己母亲的人生,一直想成为一名女医生。却因和华裔二代结婚生子当起全职太太而无奈中断了医学院的求学之路。特立独行,为了追求真爱,和自己的母亲断裂关系,嫁给了华裔二代。他们移居到某个中部小镇,育有三子,看起来是个再典型不过的中产阶级家庭。然而二女儿莉迪娅16岁时却意外身亡,掀开了这个家庭中深藏的层层隐痛和累累伤痕。

    父亲碍于华裔长相和种族背景,一生都想着融入主流社会,摆脱年少时由于主流社会种族偏见带给他的痛楚回忆和社交障碍。可惜,他没能作到,年近半百依然孤立少友。母亲受女权主义风潮影响,一生想的是成为一个不一样的女性,一名女医生。可惜,她也没能做到。年轻时特立独行,不惜与自己的母亲决裂,选择和华人结婚。但婚后,她曾对小镇生活无比失望,一度离家出走继续求学,最终因为发现怀孕而回归家庭,难继夙愿。所以当她回归家庭时发现二女儿莉迪亚对妈妈说“我把你的烹饪书丢掉了” 玛丽林重新燃起对梦想的希望,开始偏执认为女儿是能帮助自己延续梦想的人,把能够进入最高学府,完成自己想当医生的梦想重重压在小小的莉迪亚身上。自此,莉迪亚成为父母亲共同梦想和希望嗯的复制品。西方人的长相,东方人的性格,承载了父母所有未完的希冀,要合群,要当学霸,要成为那个他们不曾成为的人。她最终不堪日复一日的沉重之爱,投湖溺水,完成一场无声告白。她为了弥合家庭中隐藏的分歧,也害怕再次失去父母,强装笑脸,尽力按他们的意志生活。没有朋友要假装每天都在打电话,参加聚会。听不懂物理要假装去上高阶的课程,不敢告诉和求助父母和家人。一直受着父母爱的羁绊,违心地笑着。父母亲所有的心愿成为她的承诺和人生。

    最痛心的是莉迪亚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自杀。而是在和“放荡不羁”的少年杰克的一次对话之后,杰克那句“至少我不用别人来告诉我,我想要什么,我知道我自己想要什么”引起她的强烈反思,她是带着想要改变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样强烈的自我意识,走向湖边,走向死亡,走向自我救赎!

    书中核心主题:

    Prejudice偏见:

    书中詹姆斯是第一代美籍华人,玛丽林则是白人,他们相遇于20世纪50年代的哈佛大学。詹姆斯虽然生于美国,但却很难融入美国文化和美国主流社会。而玛丽琳想成为一名医生,也年临很大的阻碍。他们都同时面临着一种来自美国社会的排斥感!也是通过这种书,对被社会排斥感有了理解。比如在书中,当被问道作为学校里唯一的非白人女孩有什么感受时,莉迪亚说,尽管他们和她们并没有交集,但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先入为主的认知。或者这也是作者父辈曾经遭受过的待遇。所以感同身受!

    另外,书中对于杰克是Gary这件事并没有非常明显点明,需要读者细心品读才发现,并且书里一直比较勇敢做真实的自我的杰克也没有选择向内斯表白。所以当时的美国社会除了对种族排斥比较明显,对同性恋认同感还有一样有偏见的。

    Lies and Silence 谎言和沉默

    这也是小说想表达的第二主题。坦诚沟通一直是自己比较推崇的。如果能坦诚面对真实自我,多沟通,或许故事结局就会不一样!

    “无声告白”-I want to tell you: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应当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拒绝爱的绑架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是张白纸,纯粹的空白,需要父母在上面帮忙构思->起形->搭框架->界定明暗面->深入刻画->整体调整->上色,最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成为一幅色彩斑斓的美好画卷。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反对这一说法,她认为,孩子绝不是一张白张。相反,每个生命一开始天然就有一个完整的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一个密码。孩子的自由探索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精神胚胎得以发育的唯一途径。

    武志红老师在“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曾提及”尤其是6岁前的经历决定了精神胚胎的发育程度,假如在6岁前,父母一直忙于用自己的意志塑造孩子,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没有发展的机会,于是,这个孩子就会成为种种问题。反之,如果一个精神胚胎得到良好发育的孩子,就会有极好的感受能力以及自我信任,对任何事情都能寻求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将成为一个极具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创造力的人。然而现在生活中,精神胚胎没有得到良好发展个例太多!很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成为了“曾经的你”,就像书中的莉迪亚在自己的精神胚胎被压制,被迫成为父母的梦想延续者,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失去生命力。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父母或许是为了完成自己曾经年少的舞蹈梦,画家梦……或许不想孩子们输在起跑线……而斗志昂扬奔跑在各个兴趣班,少年宫时,父母们是否想过好好和孩子们沟通交流,问问他们真正的兴趣和爱好!当他们没有想法,是否可以像朋友那样给予倾听和指引,孩子需要爱和支持,也需要坚定灵活的指导,而不是强制决定!延续父母儿时未完成的梦想,在现阶段我们有非常好的终生学习环境和媒介。你未实现的梦想是否由你自己来完成而非转嫁给儿女。如果是现实原因而不能实现,那是否应该学会放下。

    另外,老一代父母的教育方式由于各种因素存在缺陷,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已经/即将/未来为人父为母,应当学习更多科学知识,了解更多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尊重每个生命个体发展!

    无声告白-I want to tell you

    坦诚接受真实的自我,坦诚沟通,直面曾经的痛苦

    在书中,发现詹姆斯一家人是处在相对比较压抑的氛围中。父亲詹姆斯的痛苦来源由于种族歧视,不被接受,家庭教育……由于社交障碍带来的痛苦。母亲玛丽林则是由于希望成为一个不一样的女医生,而由于现实环境没有方法实现梦想所带来的痛苦。

    这些痛苦没有被理解,接受,面对。

    于是我们看到了种种毁灭性的循环。比如他们大儿子内斯就是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为了年轻时的父亲,一样内向,不擅长社交,甚至因为不被父母关注,曾经一度将自己的亲妹妹推进湖里!莉迪亚由于母亲曾经一次离家出走,缺乏安全感和有分离焦虑,为了确保母亲不会离开自己,乖巧答应母亲所有的安排。而一直不被关注并且给予期待最少的小女儿汉娜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性格及其敏感,比较幸运的是心灵也是最为通透的。

    诚然詹姆斯和玛丽林的痛苦有种族歧视,原生态家庭这些比较客观比较大的久远因素存在。但我们可以:

    回归自我,倾听内心声音,坦诚面对痛苦,勇于承担!

    要跳出祖辈的恶性循环框架,打破恶性循环。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痛苦是什么,只是想逃避这种感觉。但是事实上只有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理解并接受才是改变的开始。比如詹姆斯年少时由于种族不被接受,导致性格内向,从而一直因为自己的社交障碍而痛苦。詹姆斯是否可以深入探讨自己经历过的所有事情和教训,从深度上发现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决策能力,比如内向也是一种力量,可以更加专注去做其他事情。而不是一直耿耿于怀于自己的过往。和家里人多点坦诚沟通!或许故事的结局就会不一样!

    题外话:

    很佩服作者在细节的描写,特别是图片这段,汉娜观察到杰克对自己哥哥内斯的爱恋!描写得及其细腻富有画面感!

    无声告白-I want to tell you 无声告白-I want to tell you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声告白-I want to tell you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xo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