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焦距
英文为“hyper”词头,中文翻译成了“超”,这让所有人都很迷惑,其实hyperfocal distant更好的翻译是临界对焦距离。那么什么是临界对焦距离呢?想理解这个,首先得复习一下景深的概念。景深就是焦点位置前后清晰的范围,在焦点位置前的是前景深,在焦点位置后的是后景深。当对焦距离达到一个数值时,后景深变为了焦点之后到无穷远,那么这个焦点所在的对焦距离(位置)就称为“hyperfocal distan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超焦距点)。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对焦到了超焦距点后面,那就是“无用功”,因为这样做不仅不会增加景深,还会让画面中清晰的范围变小。
理解超焦距后,你在选择焦点位置时就会更加明白。它代表了景深最大化这个概念。此外,通过超焦距的原理我们还知道,如果需要一前一后两个物体都清晰,那么最佳的对焦位置既不在近的物体上,也不在远的物体上,而应该在它们之间的某一处上。
这种场景下对焦点既不在最近的岩石上,也不在远处的彩霞上,而是应该在红线附近。TIPS
下三分之一处:景深计算很复杂,完全按照理论操作相机也令人扫兴。对于有经验的摄影师,尤其是风光摄影师,他们在右图这类场景中通常会使用下三分之一方法,也就是对焦于场景的下三分之一处。
像素密度
PPI (Pixels Per Inch)Pixels Per Inch也叫像素密度,所表示的是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量。PPI数值越高,显示效果就越细腻。曾经iPhone 4上328PPI的屏幕被称作视网膜屏,其实人眼的极限不止这个数值,现在的手机开始出现了441PPI、468PPI等数值。
使用放大镜放大屏幕你就可以看到像素(Pixel),像素通常是由红绿蓝三个一组的方式呈现。画点密度
DPI (Dots Per Inch)dots Per Inch也叫画点密度,所表示的是每英寸的画点数量。当你放大印刷品时你就可以看到那些点阵了。通常印刷品的dpi为300或者350,这个数值下人们只有在观看距离少于25厘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察觉颗粒感,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完全够用。
使用放大镜放大印刷品,你就可以看见印刷点(Dot),你最有可能看到的是青色、品红、黄色以及黑色的点。红眼现象
在黑暗中使用闪光灯有时就会“遭遇”红眼现象。简单来说,红眼的出现是因为闪光发生得太突然。人的瞳孔就像镜头的光圈,在黑暗中我们会“开大光圈”,突然的闪光让瞳孔来不及收缩,所以大量光线就直接进入了眼球,并直接到达了视网膜后面的脉络层。虽然视网膜上也有血管,不过血液量无法与脉络层上的量相比,我们看到的红色大多都是脉络层血液的颜色,虽然眼球其他部分也对红眼现象有所“贡献”,但程度非常有限。
在用闪光灯拍摄合影时,人群中的儿童是最容易出现红眼现象的,因为在黑暗中儿童瞳孔会出现比成人更快更大的扩张。针对这个问题很多相机和闪光灯都具备了防红眼功能,其实它的原理非常简单,首先闪光灯先闪一次,逼迫瞳孔收缩,之后再正式闪光,这样就避免大量光线直接入射眼球了。
儿童的瞳孔对于黑暗环境的适应速度更快,更容易出现红眼问题TIPS:
1.不直视镜头:
告诉拍摄对象不看镜头,这样可以直接避免光线直接进入他们的眼睛,不过这样做会让拍摄效果怪怪的。
2.照亮环境:
使用跳闪灯技巧照亮整个房间,而不是对着拍摄对象直接闪光,也可以避免红眼效应。这个过程打开防红眼效果。
3.离机闪光:
相机自带的闪光灯无法做到这一点,但如果你使用的是热靴闪光灯,使用离机闪光可以直接解决红眼问题。
4.少喝点:
酒精会影响瞳孔收缩的反应速度,此时防红眼功能也不能万无一失,所以请记住合影最好在酒席开始前完成。
加色
白光(阳光)穿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即彩虹的七种颜色,但合成白光只需要三种必要的基础色,这三种颜色被称为加法三原色,也就是红、绿、蓝三色。等量的红色、绿色和蓝色(RGB)混合后会得到一个中间色调(比如18度灰)。当三原色足够亮时,就能混合得到白色,都足够暗时能合成得到黑色。RGB代表着光的加色世界。加色适用于摄影、录像、显示器等等。
减色
白色由等量的红色、绿色和蓝色(加法三原色)混合而成。若从白色中减去三原色中的任何一种,剩下的分别是青色C(白色减红色)、品红M(白色减绿色)以及黄色Y(白色减去蓝色)。等量的减法三原色混合后,理论上应该得到黑色。CMY是反射稿的世界,应用于印刷工艺。印刷用颜料或者染料中会使用减法三原色,这些颜色的油墨会在纸上阻挡纸面发射白光,就像滤镜一样,如此就得到了一系列颜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