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曾说: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每当遭受挫折与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深受打击,严重时,甚至感觉精神的大厦轰然坍塌,究竟是困难太大,还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真相了解的太少?显然后者才是主要原因,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那些能碾压过这些挫折并依然前行的人,无非是对世界的真相了解的更为透彻。
拨开迷雾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而我们也正是在探索中变得更加智慧。只不过有些的人走得快,有些人走的慢一些,但几乎很少人会原地踏步,因为追求成长与进步是人的本能。
那么世界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更接近真相?
途径也只有一条:边学边向前。
人类文明之所以不断进步,就是因为后来者起点更高,站在巨人的肩上,做事自然会更简单一些。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早就有很多聪明人研究过,并且得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此看来,如果想更接近世界真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能够吸取前人智慧的养分。
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从无到有,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比如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
时间和注意力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如果不能合理的高效利用,也是一件让人颇为遗憾的事情。
不过幸运的是,早也有聪明人同样经历过同样的过程,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试图传递给有同样困惑的人,接下来我将分享最近的学习心得。
大脑是我们身体中最昂贵的部分,尽管从生理学上来说这个理论不成立,但由大脑控制的思维是最珍贵的,它可以让陷入困境甚至身体残疾的人依然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甚至做出伟大的成就,比如霍金、尼克·胡哲等人,无一不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将大脑比作一台电脑,他们的大脑就是超高配置,但是更多的人只是处于普通配置水平,若想要进行升级,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电脑的运行过程,如图:
人脑似电脑所以我们需要从输入、加工、输出三个方面做出改变。
关于输入
信息≠知识,学会筛选有价值的内容作为输入
我们的大脑每天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各种信息,包括主动的和被动的。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比如看新闻、看微信公众号、与朋友/同事聊天、看书、看视频等等。尽管我们接收了海量的信息,但是信息≠知识。
事实上很多信息除了在我们看到的那一瞬间得到一丝快感之外,没有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刷朋友圈或者刷微博,我们很容易沉溺其中停不下来,看起来我们也接收了很多有趣的新闻或者信息,但往往退出APP,发现除了时间的飞速流逝,大脑也是一片空白。
当然不可否认一些新闻热点或者明星八卦类信息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比如会成为与同事、朋友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从长远来看,我们更应该去挖掘那些长期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
因为复杂的世界也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和挖掘出基本规律,才能让我们更接近世界真相。
阅读是一种比较系统性的输入方式
学会选书是阅读的第一步。大部分拥有智慧的人都喜欢阅读,可见阅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提升一个人思维水平的有效果方式。但反过来看,喜欢阅读的人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比如一个只喜欢阅读网络小说,或者只喜欢读鸡汤的人,更多的还是把阅读当做了娱乐消遣,这种形式下的阅读长远意义并不大,小读怡情,大读浪费,不建议占用大量的阅读时间。
我们的大脑需要系统性的进行内容输入,之所以需要系统性,是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知识太散而不能被充分加工利用的问题。这部分属于大脑信息处理的部分,下一节将进行重点的阐述。
学会看书是阅读的关键。相比碎片化的网络知识,大部分书都是有各自的系统和体系,阅读图书能够让我们更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某一个学科的内容,尤其是在我们的大脑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之前,通过阅读图书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获取,效果更佳。
但传统的教育制度,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的分数,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关于如何高效阅读的教育。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人在阅读中遇到一些问题:为什么我明明看过了那么多书,却感觉什么也没有记住?为什么有的人一年可以看几百本书,是真的吗?
阅读是有方法的,不同的书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也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全部读完,书是一个工具,大脑需要哪一部分就拿来哪一部分。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非常经典实用。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基础阅读就是通过读书理解书的字面意思,重点是对文字的识别能力,这个层次的阅读属于小学就能掌握的阅读技能,只要不是文盲,都可以实现。但如果阅读的是外文书籍,就需要继续学习基础阅读。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检视阅读就是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快速了解到一本书的核心意思,方法有两种:
1)有系统的略读:先看书名、序言、目录页、索引、出版者的介绍、找跟主题相关的章节阅读、随便翻看几页。通过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本书是否有值得挖掘的内容,是否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
2)快速看一遍,对于一本难读的书,快速的从头到尾读一遍,即使不明白的地方也不用停。跳过不懂的部分,可以保证阅读的流畅和顺畅,而在后边的于阅读中,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对文章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检视阅读的目的主要是要了解所读书本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的重要观点是什么,弄明白这本书对自己是否有用。通过检视阅读,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某一个领域的内容,拓宽认知的宽度。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阅读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精读,对一本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学习并分析其中的知识,核心是系统、完整、专注的优质阅读。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骨架,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结构框架的建立其实是最难的部分,但这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在阅读中,我们也需要找到这本书的核心骨架。这种方法类似于上学时的语文分析,包括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列举出各个章节甚至段落的关系、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经过对结构和内容认真分析后,要继续对作者的关观点进行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有道理,如果认同,可以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觉得不认同,为什么?有没有充足的论据推翻其结论。
分析阅读是一种理想化的阅读,按照这种方法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也会很长,我们需要挑选最有需求的书运营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或者还可以选择一本书最核心的章节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寻求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synoptical reading)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最主动的内容输入。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选定一个主题范围,然后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图书的筛选和阅读,这就需要运用到上述的检视阅读,将不同书讲述同一个主题的的相关章节全部阅读,然后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让书中的内容为自己的思维框架服务。
主题阅读最有效的表现方式就是进行内容输出,可以简单的用一两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核心观点,也可以针对某一个主题写一篇论文,或者出版一本图书,当然如果还达不到这个层次,可以进行一下假想,列出自己在该主题下的思维框架。
以上阅读图书的方法,若换成欣赏电影我相信依然成立。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原则组成,只有吸收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才能提高挖掘和理解这些原则的概率,输入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关于大脑应该如何处理输入的信息,下一部分我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