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高论
词作家党永庵:一首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其所以生动和富有感染力,主要得益于它的形象化的语言。这种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富有色彩感觉和它的轻快活脱的节奏感觉。
修辞是指研究修饰文字词句的方法,又称修辞格。
歌词作为一种特场的语言文学形式是修辞格运用得最广泛最活跃的领域。
学会在歌词语言中使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使我们写出来的歌词语言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有力。
如果你想要更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歌词的主题,使你的作品更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就得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比拟、对比、反复、对偶、设问、夸张、衬词、排比、顶针、叠字、通感、物候、拈连、双关、起兴。此后我们会一一进行讲解。
歌词的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这三部分构成。
比喻可以以物喻人。如:
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样的女人……(刀郎《情人》)
可以以物喻理。如: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马金星《幸福不是毛毛雨》)
也可以以物喻时。如:
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总在零点准时到达……(林依轮《向快乐出发》)
还可以以物寓情。如:
像飞鸟爱上同―片浮云,我们爱上了同―个人……(电视剧《风流唐伯虎》片尾曲《爱上同片浮云》)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可简缩为:甲(本体)如(比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般通过“像”;和喻体连起来。
如“你像那天上月亮.照耀在我的心上”,“你”就是本体“月亮”就是喻体。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如:
我来自偶然,像―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陈乐融感恩的心)
把自己比作“尘土”,说明了自己的平凡与渺小,用了比喻词“像”,属于明喻。又如: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你的眉毛,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好像那树梢弯月亮(王洛宾改编的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梁弘志《恰似你的温柔》)
暗喻可简缩为:甲是(比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用“是、“就是”、“变成”把本体和比体连起来。如: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沙洪《跟着共产党走》)
“你”指中国共产党,是本体,“灯塔”则是喻体。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直接借喻体来表现主体。如: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金果临《我爱北京天安门》)
用太阳比喻毛主席。“太阳”是借比,“毛主席”是主体。本体毛主席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又如: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屈塬《天路》)
没有出现本体“青藏铁路”,直接出现喻体“巨龙”,也属于借喻。
可以连续用几个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如:
你对我像雾像雨又像风,来来去去只留下―场空。(丁晓雯《像雾像雨又像风》)
还可以用否定的方式来比喻。如:
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运不是那辘轳,把那井绳缠在自己身上(张藜《命运不是那辘轳》)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形象,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帮助人深入理解。
应该注意的是:任何比喻都是不全面的,成功的比喻只要求比体与本体之间能做到恰似即可。另外,比喻一定要新鲜,第一位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才子,后面再把姑娘比作鲜花就太老套了。人云亦云的陈旧比喻就失去了比的意义。
歌词的比拟
比拟也称为“转化”,就是在描写某事物时,“转”变被描写对写对象原来的性质,“化”成另一个本质截然不同的物类,来加以形容叙述的修辞法。可以拟物为人(拟人法)、拟人为物(拟物法),或是以物拟物,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法)。
下面介绍比拟转化修辞手法的三种具体用法:
(1)拟人法
拟物为人,即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汇来描写物,就是拟人。有的直接赋予物以人的声音笑貌、动作表情,借以抒情。如:
春风她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陈蝶衣《春风她吻上了我的脸》)
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晓光《那就是我》)
深深的海洋,你为何不平静?不平静就像我爱人,那一颗动摇的心。(南斯拉夫歌曲《深深的海洋》)
春风能够亲吻,浪花能够微笑,海洋有心,而且能够动摇,都是拟人。
有的用对话方式,让人与物对话借以抒情。如:
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
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马金星《泉水叮咚响》)
有的以物的方式寄托思想感情。如: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向彤、何兆华《小草》)
借小草的渺小,来比拟自己的默默无闻。
王和泉作词的《再见了大别山》,第一段整段都是巧妙的拟人手法: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
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哟―草把我留。
啊,再看一眼大别山,看―眼大别山。
万般情思胸中收胸中收。
编纷的山花呀,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
挺秀的翠竹呀,不举酸你送别的手。
啊,再见了大别山,再晃了大别山,
你牵去我的一颗心,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
将主人公对大别山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如:
灵魂在召唤,唱着古老陌生熟悉的歌谣,
天空在微笑,我的世界缤纷闪耀……(施立《欧若拉》)
灵魂当然不会唱歌谣,天空不会笑。歌词以人的情感来写灵魂与天空,使意象变得形象化,有活力,更能感染听众。
(2)拟物法
拟人为物,即把人当成物来描写,如“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里帝国主义者原本是人,却把他们加以物化,贬为动物来写,表现对它的恨。
当然,也可以表现爱,把爱人美化成美丽的蝴蝶。如: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庞龙《两只蝴蝶》)
歌词为了情感的形象表达,把人比拟成了蝴蝶赋予动物昆虫的特征,以达到美化意境抒情达意的效果。
(3)拟虚为实法
拟虚为实即形象化,化抽象为具体。如台湾著名词词人方文山的歌词: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妳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句子中的“漂泊”、“浪迹天涯”、“思念”、“离愁”、“孤单”等抽象词语,都被转化成了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实体,变得特别形象,使歌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方文山的歌词文字独树一帜,就因为他是一位活用各种修辞技巧的高手。他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赋予其新鲜的意义,令其创作的词作中画面感特别形象,开创了富有浓郁中国韵味的现代新词风。
他的另一首中国风歌词中,比拟转化手法也用得十分巧妙。如:
山药、当归、枸杞,go。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方文山《本草纲目》)
原本十分抽象的形容词“骄傲”,在方文山的笔下变得那样有声有色,可触可闻。他借助李时珍那本中国药典珍本里的草药名称,用传统文化的意象,生动形象地调侃了崇洋媚外一把。
巧妙运用比拟法,可以增加歌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歌词的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它能产生强烈反差,给人深刻的印象。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的作用,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美的显得更美。如: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乔羽《那就是我》)
对朋友和敌人的不同态度,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前面是句子的对比,再看《黄水谣》中前后段落的对比: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嚣如虎狼。
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
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怎样在歌词中使用对比?一是对比方的对立越尖锐,效果越强烈。二是把握对比方的本质对比,效果更深刻。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巨大反差,属于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