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种工作,做了快十年了,人似乎变得有些惰怠起来,人到中年,前景有些渺茫,什么升迁、什么腰缠万贯,似乎都成了梦想,而做梦的权利早已被现实恶狠狠地击碎了,做梦那样的事情,似乎更适合青年人吧,毕竟还得干活,还得早起,哪有什么时间啊!人变得没有梦想,越来越体会到“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这句台词的深意了,是啊,不过是一批一批的“咸鱼”而已,这大概算是进入中年后作为普通自己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之一吧。
俗人自己,貌似是一直的三分钟热度,每次定了的计划总是会被自己搁浅,能执行多少,全是随心所欲的样子,就比如一直说要写些东西,聊表自己少年时的梦想,但似乎总是一天一天地放着,放的到现在都觉得自己变钝了,都变成了麻木的中年人,曾经的那些敏感啊,心思啊……似乎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活脱脱的中年人的样子,所以每次在读书的时候,看见一直能保持敏锐观察力及玲珑心的作者,都无比的羡慕,是啊,一个人能一直保持敏感,写出细小的生活,可不值得赞叹,那得是多么的年轻的心啊?但凡一个俗人,不停地挣扎生活,日子都变得司空见惯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琢磨和感触啊?就像现在的自己吧,似乎总觉得有许多东西,但每每要写时,或写出来的东西就变得那么的乏味,似乎是被自然而然的屏蔽掉了许多内容,包括情绪、细节以及某些记忆吧。生活变成了日复日一日的节奏,自己也变成自己陌生的自己……
回到工作上,自身价值似乎就这样,而琐碎的事情更多,再加上一系列的说不清楚的关系,越发的觉得烦躁、无语,觉得人生路上的无奈与辛酸,满满的一个失败者的样子,真真的“这个人像个狗啊!” 的样子!
常在想,人的麻木,这个被鲁迅先生所痛斥的东西,在自己长大后能否逃过,可惜,生活似乎又开玩笑了,迟钝成了常态。不过,还算幸运吧,偶尔还能被刺激到,能够感受到一些东西!
昨天坐车在路上,又见到了上次见到的一位大爷,拉了一大捆纸盒子,旁边的一个姑娘帮着推,到了站上,姑娘停了下来,大爷还继续向前,姑娘搓揉另一个姑娘又帮着推……看着看着,突然间有点儿泪流满面了。上次见得时候也是在这个站上,大爷拿着一堆纸盒,最后上了和我同一方向的车,旁边一个过路的小伙子也帮着把一大堆没扎紧掉的七零八散的纸盒子给放上了车……
大爷有怎样的故事,我并不清楚,只是,想着诺大的年纪还要这样,就觉得心酸,大抵但凡条件好一点,也未必愿意受这样的苦吧!但大抵又有些欣慰,看见更多的年轻人给大爷大帮助,虽然微不足道,但有那么的可贵。
突然觉得自己的感慨有点矫情,这世界不就这样吗?这规律不就这样吗?千万年以来不就这样吗?
那么作为尚且年轻的自己呢?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还有大批像父母一样的上一代人呢?谁不是这样一边感慨,一边活着呢?自古而来,这似乎还真成了不变的事实,不,可以更宽点吧,放眼看看这世界万物吧,那一个又能逃过这样的规律呢?
“咸鱼”就“咸鱼”吧,就让“咸鱼”也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