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着不可预测潜力的作家悄然“淡出”了人生舞台。
他就是被人们谈得沸沸扬扬的王小波。他离世后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位文坛“黑马”,好奇之下便买了一本他的《白银时代》。不料一打开便迷上了,犹如小孩发现了万花筒,异彩纷呈而应接不暇。那份喜悦是久违了。他那逼人的幽默,大胆的调侃,丰富的想象,摇曳多姿的文笔;以及对权贵抑制不住的轻蔑,对文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心情,充满了他的作品。
我不由惊呼:好一个文坛的精灵。
他像翱翔于九天之上的神灵,调皮地拨开几处红尘,冷眼观看人们的小聪明和大愚蠢,令那些卑下的“崇高”,虚假的“真诚”,贪婪的“清廉”,无耻的“好心”,一一尽收眼底。可他却不是个铁石心肠麻木不仁的人,他有着炽热的追求一切真善美的浪漫情怀,有着抨击所有虚伪狡诈昏庸的无耻行径的唐·吉诃德精神。他尤其对文人“爱之深、责之切”,同作为文人,他对同行人有着太多的希望和太重的寄托。而文人们的种种不争气,使他痛心之余对他们无情的调侃和鞭笞。毋庸置疑,他也在无情地剖析自己,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盗天火,煮自己的肉”。
可就是这么一个天才型作家,竟不顾读者们千丝万缕的牵挂,挣脱开,如一缕轻烟杳去。
宛如一曲优美激越的田园交响乐嘎然而止。
留给我们巨大的空白和遗憾,我们不得不愤责上苍的残忍和哀鸣小波的不幸。而他那尚待展开的更广阔的创作领域竟成了我们无限向往的蜃景。稍可安慰的是他留给我们时代三部曲和一些散文随笔,使我们对他的奇丽风格略见一斑。可无论如何都有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的浩叹!
他的有些作品可能还稍嫌稚嫩和不成熟,但从其作品气象来看,其潜力不可估量。就像一个小孩子骨格清奇,性情敦厚,是练武的好料子。
平心而论,小波毕竟无愧于此生,虽一生如同昙花一现,但比那些行尸走肉的人来得壮烈灿烂辉煌,仿佛流星一闪,照彻大地,给人们无尽的思索和希望。
是的,他的作品就是一首充满智慧光芒的诗行,而谁又能否认他的一生不是充满诗意的人生呢?
虽然短,好象也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