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六·六五】
苕生携妇游摄山,余寄诗调之。苕生答云:“樵夫汲妇互穿云,老佛低眉苦不分。客路偶然携眷属,游踪未必感星文。漫劳史笔传佳语,却被山灵识细君。谁与洪厓描小影,鹿皮冠伴水田裙。”
苕生,即蒋士铨(1725—1785),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出生于江西南昌。老家江西铅(yán)山。祖籍浙江长兴。清代戏曲家、文学家。
摄山,即南京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古称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寺修造记》云:“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昔时山间盛产甘草、野参、当归等养生滋补中草药,皆有摄生之效,故俗称摄山;又因整个摄山自主峰以降,形如雨伞,亦名伞山。
调,音tiáo,此处为挑逗;戏弄的意思。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
樵夫,音qiáo fū,释义:1、上山砍柴的人,或以砍柴、卖柴为生的人。2、泛指从事林业的人。唐·王维《终南山》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儒林外史·第九回》:“沿著大路去走有四里多路,遇著一个挑柴的樵夫。”
汲妇,音jí fù,打水的妇女。汲,指从井里打水,取水。亦泛指在外面劳作的妇女。宋·赵蕃《晴晚立田间二首》诗:“牛童肩滞穗,汲妇抱遗樵。”明·张萱《自葛阳驰广济驿轺中即事》:“汲妇入林佯避客,桃花斜插鬓如鸦。”
穿云,音chuān yún。意思是穿过云天,形容攀登山峰至极高处。
老佛,音lǎo fó,指道教与佛教。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豪家大帅,乘声相扇,延及老佛,土木妖炽,习俗不怪。”宋·朱熹《<中庸章句>序》:“而异端之説,日新月盛,以至於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
客路,音kè lù,释义:1、指外乡的路。唐·皇甫冉《赴李少府庄失路》诗:“月照烟花迷客路,苍苍何处是伊川?”2、指旅途。宋·苏轼《次韵孙巨源见寄》之三:“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宋·陆游《晚泊松滋渡口》诗:“生涯落魄惟耽酒,客路苍茫自咏诗。”
星文,音xīng wén,释义:1、指星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唐·沉彬《入塞》诗之二:“苦战沙门卧箭痕,戍楼闲上望星文。”2、星光。明·孙默《舟泊富春》诗:“垂钓今何在,星文照旅魂。”3、钱币术语。星文是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在正面的称面星,在背面的称背星。又有细分为背上星(背穿上星)、背下星(背穿下星)等。4、古代宝剑剑身多镶嵌七星图案,因而亦代指宝剑,及代指佩剑之人。唐·刘长川《宝剑篇》:“匣里星文动,环边月影残。”唐·刘禹锡《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诗:“星文辞北极,旗影度东辽。”
谩劳,音màn láo,徒劳。谩,通“漫”,徒然的意思。明·高明《琵琶记·乞丐寻夫》:“死别多应梦里逢,谩劳孝妇写遗踪。可怜不得图家庆,辜负丹青泣画工。”唐·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史笔,音shǐ bǐ,释义: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宋·王禹偁《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郑善果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善果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清·昭连《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2、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东观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明·宋濂《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唐·韩愈《石君墓志铭》:“故相国郑公馀庆,留守东都,上言洪可付史笔。”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刘有史学,无史笔。”孙犁《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山灵,音shān líng,此处的意思是山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李善注:“山灵,山神也。”元·房皞《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细君,音xì jūn,释义:1、古称诸侯之妻。后为妻的通称。《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颜师古注:“细君,朔妻之名。一说:细,小也。朔辄自比于诸侯,谓其妻曰小君。”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2、特指妾。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小妻曰妾……曰细君。”清·周亮工《竹枝词为胡彦远纳姬赋》之二:“喃喃细说细君贤,一意温存百意怜。”3、细君为古代女子称谓。
洪厓,音hóng yá,亦作“洪崖”、“洪涯”、“洪先生”,是传说中的仙人名,黄帝臣子伶伦的仙号。《吕氏春秋·古乐》称其曾为黄帝作律,他从大夏之西走到昆仑山脚下,根据凤凰的叫鸣区别了十二律,后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文选》卷二一晋·郭璞(景纯)《游仙诗七首》其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伯,右拍洪崖肩。”唐·李善注:“《西京赋》曰:‘洪崖立而指麾。’《神仙传》曰:‘卫叔卿与数人博,其子度曰:向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是洪崖先生。’”唐·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二:“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洪崖作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为学道求仙者所崇奉。自郭璞在《游仙诗》中有“右拍洪崖肩”之句,后世多将“拍洪崖肩”作为求仙学道之典。本条诗话中的诗作者蒋士铨在《香祖楼·兰因》词中有:“形相爱,影相怜,肯向洪厓又拍肩。”
小影,音xiǎo yǐng,亦作“小照”,释义:1、即小像。《七修类稿·辩证五·圣贤须目》引明·何侍郎《孟春馀冬序录》:“黄伯固曰:‘偶考圣像无髯,惟宗庙小影为真。’”《明史·黄观传》:“初,观妻投水时,呕血石上,成小影,阴雨则见,相传为大士像。”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杨补凡为余夫妇写栽花小影,神情确肖。”2、形象、缩影。金松岑《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吾又读《黑奴吁天録》(今译名《汤姆叔叔的小屋》)而悲焉,谓吾国民未来之小影,恐不为哲尔治(今译名:乔治)、意赛(今译名:西塞罗),而为汤姆也。”
鹿皮冠,音lù pí guān,古代隐士的帽子,也叫“鹿巾”、“鹿皮巾”。《南史·何尚之传》:“尚之在家常著鹿皮帽,及拜开府,天子临轩,百僚陪位。沈庆之于殿庭戏之曰:‘今日何不着鹿皮冠?’”又,《南史·何点传》:“梁武帝与点有旧。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皮巾等,并召之。”
水田裙,即水田衣,又名百衲衣、斗背褡,用各色零碎布料拼接而成,因整件衣服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最早出现于唐朝,多用来缝制袈裟。至明代中后期,逐渐流行发展开来,入清后更甚。水田衣出现之初比较注意匀称,各种锦缎织料都事先裁成长方形,然后有规律地编排缝合。后期料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色彩丰富,形似补丁。其拼接形式与清朝至近代的“百家衣”相似。
闲言碎语:
本条诗话记载了蒋士铨的一首应答诗,以回应袁枚作诗调笑其携妇游金陵栖霞山之事。全诗亦是调笑风格。“樵夫汲妇互穿云,老佛低眉苦不分。客路偶然携眷属,游踪未必感星文。漫劳史笔传佳语,却被山灵识细君。谁与洪厓描小影,鹿皮冠伴水田裙。”全诗的意思是:樵夫与村妇在山上穿云登高,道士与僧侣苦于人影模糊而低眉闭目禅定修行。我偶尔携带家眷踏上外乡旅途,普通平常的行踪未必会在天文星象上有所反映,世人亦无从知悉。真没有必要让你这个落笔入史的贵人将我的寻常踪迹写成隽语佳篇,反而惊动山间神灵,让他看到了妻子与我同行。假如此刻有人来为洪厓等仙家真人描绘图影形象,他一定画出的是一个头戴鹿皮巾的隐士陪伴一个穿着水田衣的佳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