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李煜
1、凡是艺术形式意境越来越高的时候,其实也说明它远离了人间。
前半生的醉生梦死,后半生的亡国之痛。
《玉春楼》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云水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偏安江南的朝代或国家到了第三代,常常出现类似的情况:华丽、富丽、又有点糜烂的生活。前半生他面对自己,追求感官上的愉悦,是诚实的;亡国之后,他后半生的哀伤也是诚实的。
2、富贵繁华都幻灭了,生命从繁华到幻灭的状态。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一篇文学作品被选入课本,一代又一代人会被牺牲掉,无法看到真正的文化创造力。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后主的命运有一种错置,一个一点儿政治细胞都没有的人,却被放到了最残酷的政治格局当中。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事件,李后主的生命情调不会从早期有点轻浮,有点淫乐的状况转到那么深沉。亡国让这个聪明绝顶的人领悟了繁华到幻灭的过程。
《乌夜啼》(也做《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在美学上,当文学创作在形式上越来越难突破,越来越和民间脱节的时候,通俗的意义就是回到世俗,俗世文学自有他的一种活泼和力量。
文学留下来的东西比较稳定,音乐则非常容易流失。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路遥归梦难成”,这是已经到了很绝望的状态。李后主越到后期,越希望可以一直活在自己的回忆当中,一直活在自己的梦当中。但因为那种憔悴,哀伤和被侮辱的心境,最后仿佛连做梦都有点难了。“离恨恰如春草”,这种离开故乡、离开故国的恨,这种心里的难过,就像春天的草一样,“更行更远还生”,你走得越远,它越是生长的茂密。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浪淘沙》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裘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个文人的诚实就体现在他的用词上。
在整个文学史上,“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个句子的宗教感和哲学感肯能是最强的。我们可以觉得它可以用来做任何一种生命形式的告白,让我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其实是这样的状态,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应该这样执着,那些最深的感情,对母亲的眷恋,对自己最爱的人的眷恋,好想也不过是”一晌贪欢“,因为你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在等着。
曾醒惊眠闻雨过,不觉迷路为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