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歌苓为这部小说取的名字真好-芳华
谁不曾拥有芳华,谁人不眷恋芳华,感叹,唏嘘。
不论怎样宽慰自己,现在不是更好吗?其实,打心眼里,都会觉得,芳华之龄,才是人生最美的年华,起码我如是认为。
又是那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足以勾起几亿50后到70后的回忆,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80后已然奔四,坐在电影院里,想到自己也到了追忆芳华的年龄,所以,几代人的眼泪都汇到一处。
当然,眼泪也不全是为此而流。
小萍在床头给6岁后就未谋面的劳改中父亲写信,诉尽委屈,为小萍的不易和委屈流泪……
刘峰被说成耍流氓,下放。

为丁丁的自保歪曲事实愤怒,平常那样一个事事为大家的活雷锋,在走之前无一人相送,为事实被歪曲,人性的善良被掩盖而愤怒,流泪……
泪水中不何尝不夹杂着为自己而流的泪,尽管每个观众的委屈、愤怒不尽相同。
丁丁为自保而歪曲事实,源于害怕那顶“腐蚀雷锋的大帽子”,先发制人。
多年后,午夜梦回,回忆往昔,丁丁可能会偶尔冒出一些愧疚。
或者,为了让自己心安,多年后拼凑出来的那幅画面已经不是客观事实,而是她想认为的那幅画面。
想想旁观的人,小郝、朱克他们,揪着小萍的笑话不放,嫌弃她可笑的举止,甚至小萍的爱出汗......
可能在这些人里,平时也有被挤兑的对象,但是来了一个比自己更弱的,内心有了优越感。
欺负了这个大家都看不上的,也能显得自己有力量,似乎好像,很了不起,与小团体里的“精英”能站在一个方阵了……
想起刚来武汉读书时,开学第一个月学校体检,查出班上有同学可能疑似有一类疾病(好像那个时候每个学校新生入学都有这一项)。记得,被查出同学被排挤,甚至被同寝室同学把物品从集体放置的地方丢出…
这样的故事不新鲜,在不同年代,不同人群中上演
都是因为年轻吗,或者成为“主谋”,或者成为“帮凶”,或者成为无动于衷的“旁观者”
人性是自私的,趋于自我保护性的,所以,其他人在那个位置上,那个年代,会怎么做,没有人会知道,可能也会如他,她,丁丁,小郝,朱克那样。
在当下挟裹的是情绪,时间可能会把人心头的蒙尘渐渐拭去,如穗子所说,如今的她能理解当时所有人做法的归因了。
似乎都能用年轻,看不透来解释。
但是,在那个时候,所有的心都被蒙尘,仍有珍珠闪亮
刘峰被“嫌弃”,小萍楼下引所有人侧目的那句吼:你明天走的时候告诉我一声,我送你。是有多珍贵!
这就是珍珠
经历战争,精神受刺激的小萍在草地上的一舞,在剧中,我觉得是最美的画面,这一幕,泣不成声
你敢做何小萍吗?……
你想做何小萍吗?……
你喜欢何小萍吗?……
如果喜欢,那可能是因为你的心中有那样一部分,先从善待开始,善待“小萍”,那个被欺负的“小萍”,那个有力量敢说出心中所想的“小萍”
善待“小萍”,其实是
善待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