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录
看电视剧《箭在弦上》
范国强
我已多年来不愿意看当代小说了,除了时间有限可看的东西太多以外,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小说多不值得看。不管是何种题材,要么情节太假,要么内容太俗,甚或是用大量的色情描写来充斥页面。现在我不敢说会不会越来越讨厌看电视连续剧了,其原因也是惊人的相同,许多也是瞎编,而且假得离谱。
最近耐着性子看完了反映抗日题材的《箭在弦上》这部长达数十集的电视连续剧,不由我不加深上述这种感觉。
电视剧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承德的一家姐弟三人,各自学得一门祖传的绝门武功箭术,在承德沦陷期间顽强地与日军周旋。那年中整个承德,仿佛整个日军就在围着这姐弟仨转,转得晕头转向不说,还就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冷兵器硬是胜过了热兵器,而且这姐弟仨想要谁死谁就得死,被点名的鬼子或汉奸一个个仿佛中了魔咒一般,无论躲在哪里也难免一箭封喉。我自然是极愿意这样的,但总不太相信这两个姑娘和一个小伙就有这些能耐。
剧中还有两个为姐弟仨施展箭术穿针引线的人物,一个是中方的承德市工商联会长容石,另一个是日方的将军竹木纯一。容石在承德可以呼风唤雨,堪称天马行空似的人物,日军在承德想办成一件事,必须首先取得容石的支持和配合,而容石的支持和配合当然都是以日军上当为结果,容石的能耐大得让人难以置信;而竹木纯一真的纯得那么可爱,那么有教养,他似乎甘愿自降身份与容石平起平坐,尽管容石有那么多疑点暴露给竹木,竹木就是看不出来,他对容石的信任、依赖、器重和尊重,到了令观众也不能理解的程度。堂堂一个日本将军,其智商低得也让人不敢相信。
不合情理、不合逻辑是这部电视剧的大病。刚看时似乎还觉得过瘾,但后来越看越假,假得屏幕前的我们看得也不好意思。姐弟仨的箭铗里仿佛总有永远射不完的箭,须知这箭的构造并非一般人所能制造得了的;而钢珠小孩仿佛天生就是个小发明家,他不仅会制造弓箭,还会制造不同形状的弓,包括防弹的马夹。剧中的宜萱姑娘从未上过战场,初上战场就身手不凡,连杀数敌。她高兴得惊呼:“原来打仗这么容易!”我曾经拿刀杀过鸡,鸡挣扎起来,不一定几刀能将鸡杀死。而剧中杀日军却不然,弓弦响处,必定是日军倒地,没有活口。而且一箭可同时射死两人,最多的是徐锦川一箭射死五人,而且都是射中即毙,不吭一声。三支箭可以同时齐发,当然杀鬼子也应讲效率,但这效率却高得也不敢让人相信。最神奇的是箭上还可以绑上手榴弹,不知这箭射不射得出去,至少总不会不偏离吧,但奇怪的是箭的方向和力度丝毫都不会受影响。
还有神奇的是日军的两次輺重被劫,日军每次死伤都有三四百人。抗日同盟军第一次设伏仅一人崴了脚,其他无一伤亡。这战果我想比此后的平型关大捷要伟大多了。那次大捷说是日军伤亡整整一千人,八路军自己伤亡六百多人。这是我们的军史资料上公布的数字,料想不会有多少水分。如果说有,那就是日军可能伤亡不足千人,否则加个多字不算虚报吧,八路军大概伤亡也不只六百多人,否则少个多字也不算弄假吧。如果真的是这样,两边的伤亡就几乎拉平了。但我们不应忽略这种情况,平型关的八路军是提早设伏的,而日军是猝不及防误中埋伏的。想必八路军的战斗力绝不会比此剧中的抗日同盟军差吧,由此不难看出此剧的胡编滥造和荒诞无稽。
国人中有不少人对日本有国仇家恨,多多消灭些日本鬼子自然是皆大欢喜的。剧中的竹木纯一有句自言自语:“我给足了容石的面子”。看了这样的电视剧,料想中国人的自尊可以挽回了,面子也挣得足够了。我们的编导给足了剧中的国人面子,也给足了观众面子。但我却不能不产生疑问:如果抗日真的像电视剧所反映的这么容易,抗日战争还需要打八年么?
看了这部连续剧,我似乎终于懂得了,原来现在也可以用金庸写武侠小说的笔法来写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类似的电视剧还有《敢死队》《借枪》《死亡名单》《生死线》等等。但那不是真实地还原抗日历史,而是在胡编滥造抗日“神剧”。
我曾与一位常年写电视剧的朋友谈到电视剧的创作,他说时下的电视剧为了吸引眼球,就得配些佐料,爱情和武打都是绝对少不了的。现在真邪门了,爱情只是两个人不过瘾,而要三角恋、多人恋,最好是凡出场的美女配角,都能同时恋上男主角。而男主角必定是身边美女如云,柔肠寸断。写抗日类的电视剧呢,那就得多写些有我无敌亲快仇痛的故事,“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任意虚构,未尝不可。这样就有戏,编导们也可以神游太虚心骛八极,一任笔头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了。
据说现在电视剧行情都在看涨,每一集都是单独论价,而且是惊人数字,主角的出场费也吓人得很。怪不得写电视剧的人越来越多,一个编剧接手一个剧本以后,可以募集几个写手一同来完成。只要开几个神仙会,就关在屋里让头脑风暴灵魂出窍。像这样远离生活和蓄意杜撰的东西,自然淘出来的只能是像《箭在弦上》这样的“神剧”了。
有人认为现代人多趋浮躁,对文学作品多不细心打磨便急于面世,这是一种急功近利思想作怪。我则以为不然。我以为这应是编导人生观和世界观上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方向不对,等于无用,甚或有害。我真想祈求那些自以为高明的编导们不要再这样下去了,求你们赶紧收笔或罢笔罢,再多出些这样的东西,不仅造成财力精力的巨大浪费,更是在糊弄观众,麻痺青年,也是在贻害民族。
(2014•1•5起草——2017•2•8改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