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秋,大驾已到

秋,大驾已到

作者: 正辰 | 来源:发表于2018-10-03 15:44 被阅读0次

    天地万物的转乘变化,总是妙不可言。夏转秋,有铺垫,有征兆。天气渐凉,这个“渐”字,是极美的,用在文人的精神上,便有“渐入佳境”之感。我们的身体早早就对外界的转乘之妙有了察觉,入夜后的凉告诉人们:秋,大驾已到。

    秋鸣

    斗蟋蟀

    入秋时分,蝉是留下最后的唱响,接班的是蟋蟀。秋的甲骨文,形似蟋蟀。蟋蟀鸣,则秋来。欧阳询在《秋声赋》里最后的点睛之笔“但闻四壁虫声唧唧”,是用声音唤起了人们对人生的悲鸣。古代蟋蟀、蝈蝈,都是文人的雅玩,秋天里逗逗鸣虫,泡上一壶好茶,倒也清凉了几分。

    月满   

    秋的肃杀感,倒不是一夜悲鸣般的死寂。山间四季明朗,入了八月,夜凉。十五的月,映在山峦密林、溪涧流水中,凉得更紧了。但晨醒来,朝阳带着暖意又杀了个回马枪,让万物有了一种不惜离去的生命力。万物在冷暖、阴阳的变化之中,等待冬的来临与审判。

    谷熟

    《说文解字》中对秋有另一番解释:“秋,禾谷熟也。”即庄稼成熟,代表收成。这样的说法,少了肃杀,多了人情味。文人逢秋的寂寥,未必是多余,只是“物逐情移,境由心造”,以景写情罢了。而丰收,似乎才是秋的主旋律。

    拜月

        

    中秋拜月图

    秋分与中秋节,二者有所区分。秋分,是节气,出现年代较早,指昼夜平分。古代秋分拜月,是对月亮的自然崇拜。道教出现后,将其人格化形成太阴星君崇拜。古人通过对月亮的观察,根据其变化周期从而制定历法,成为我们现在口中常说的“阴历”。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八月中秋

    中秋节出现相对得较晚,且与秋分离得很近,随着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的变化与发展,祭月从秋分逐渐成为中秋节的习俗。《北京岁华记》中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除了拜月,人们也选择这一天一家团聚,折桂赏月。《东京梦华录》中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五行属金

    五行图

    中国人的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国人思想的基础。阴阳五行是天道,四时是自然的变化表现,是天道的体现。人们在时间的流转中,找到五行之法。正如《庄子·知北游》中所说:“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泯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之本根。”阴阳消长,成为四时的变换。

    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物候进行判断,从而有了最早的春、秋两分,进而形成了四时观念。五行最大的特征在于其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相生相克,不断进行阴阳变化。《春秋繁露·五行逆顺》中有:“木者,春生之性;火者,夏成长;土者,夏中成熟;金者,秋杀气之始也;水者,东藏至阴也。”秋,属于金,有杀气。

    秋梨养肺

    身体的玄妙,五脏、六腑、阴阳消长,秋收冬藏。人体的五脏与五行有着对应关系,从而与四时也产生了联系。《黄帝内经》是一套将阴阳五行结合起来的理论体系,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也同时将养生与节气融合,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养生体系。对于秋,指出要早睡早起,从而缓解秋天的困乏。秋,五行属金,与五脏中的“肺”相对,所以也要注意肺部的调养,可以梨养肺。同时,对于“秋燥”,我们还需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道教《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说道:“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谴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平心静气,才能够度过一个清秋。

    秋的来意,蟋蟀与蝉大都明了。秋分也好,中秋也罢,只是提醒人们:秋,大驾已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大驾已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fu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