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床后百无聊奈,便观看了这部电影。印象中这部小说的作者应该是安妮宝贝。
记得中学时是看过安妮宝贝的文字的,大约看过一两本书。我是一个极易沉入书中情节的人,容易感动,容易伤感,容易动情,看过的文字像音符般窜入身体,渗透情感。
那时候看她的文字,忧郁而绝望。以至于自己被影响,整日里郁郁寡欢,对整个世界都是厌倦,对整个活着的人生都是悲观而阴暗。
她的那本书看过一部分后,书还没有看完,我匆匆逃离。从此再也没有碰过她的任何文字。不得不说他和郭敬明都是擅长用文字营造氛围的高手,只是小四的书往往从绝望里看到阳光和希望,而安妮宝贝的书看完却可以让乐观的人变的抑郁,让正常人都能对世界绝望到鼓起勇气自杀。
那时的我陷在死亡和活着的循环往复里,对她的文字根本无力招架。仓皇逃离。
时隔多年,今早看完这部电影,整部电影依然透着她的作品特有的伤到骨头的感觉。只是,电影和文字相比,终究少了很多的力量。
文字的殇是附骨之疽,深入骨髓。电影的伤,只到皮肤表层,电影看完,终究伤感一番过后,生活依旧继续着原有春光明媚。
整部电影讲了两个好朋友从学生时代开始的美好友谊,却因为一个男孩的出现,从此相爱相杀的前半生。而主旨却是借由友谊和爱情的桥梁,讲述了现代人在稳定和自由之间艰难选择的痛苦。
你想要自由自在的人生吗?自由,无限可能无限惊喜与惊吓的同时,意味着漂泊,意味着颠簸的路程。
你想要安稳的温暖人生吗?有家,有爱人,有稳定的工作,有熟悉的朋友,生活温暖如篝火,同样简单平淡如那长在庭院里的终日不变的树木。
有首裴多菲的诗一直流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有人一直走在被长辈安排的看似光明的阳光大道上,前途一片美好,内心一篇荒凉。
有人迫不得已走在流浪的世界里,辗转反侧,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人的身边走到另一个人的身边,没有约束,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却不知可以,应该干什么,想走却怎么也无法走到想要的自由,想要追寻却怎么也无法伸手触及到想要的那抹光亮。
什么是自由?什么才是你我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有人说他喜欢地中海的美景,可是举家迁入地中海,却受不了那里每日阴雨绵绵的气候,愤而离开。
有人说他喜欢设计,喜欢那些出乎意料的惊叹,却在做了设计师几个月后,忍受不了设计师日夜加班的痛苦中决然离开。
有人说向往自由,自由到无拘无束,海阔天空任尔飞,却在辞职后的一个月里走走停停中发现自由和无聊和孤独如影随形。
或许很多人向往的是理想中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理想中的那个自己无法实现的梦。当真正揭开的一天,骤然发现,原来不过活在想象里。
这个世界,哪里有绝对的安稳和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