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时还是七月,再看时已是安生…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电影《七月与安生》,改编于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只是小说里,安生还是安生,七月还是七月,结局安生生下家明的孩子死去,七月与家明一起抚养着安生的孩子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影片里,安生成为了七月,七月变成了安生,七月生下了家明的孩子死去,安生独自抚养七月与家明的孩子,家明没有跟任何人在一起。相比之下,更喜欢改编后的《七月与安生》。因为改编后的七月与安生更像现实中的我们,而小说则比较理想化。
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友情的故事,也有人感叹这是一场能力与能量的较量。我认为这是一个人的两个灵魂之间的纠结与挣扎。七月与安生本就是一个人的两面,像我们大多数人:平淡稳定,朝九晚五的心里却住着一个浪迹天涯的安生;而当你离开家乡到处流浪,历经世事繁华与落寞的时候也渴望着一份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影片中涉及到两个重要的年龄节点:13岁和27岁。
13岁豆蔻年华,娉婷少女。身体渐渐发育,性格上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叛逆,欲挣脱束缚,寻找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于是安生找到了七月,七月踩上了安生的影子。七月与安生的交集,实际上是跟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的相遇。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
27岁,一道分水岭。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27岁定律,说的是27岁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是一道分水岭,男人从27岁后才开始真正的成长,到30-35岁心理成熟,适合结婚。女人从27岁后青春美貌、推理能力、空间想象力、认知能力、思维速度……都开始逐渐消退。所以故事在主人公27岁那年定了结局。只是小说中死去的是不安分的安生,影片里死去的是挣脱束缚,寻找自由的七月。不管死去的是安生还是七月,其实埋葬的都只是另一个自己。像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当你到了某个年龄,流浪到累选择停下来,结婚,生子,开始享受岁月静好时,另一个不安分的自己也渐渐被埋葬。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七月流火,半世安生
七月是一年的年中,天气渐凉,烦闷的日子慢慢远去,心情也变的轻快。前半生流浪漂泊,寻找着自由,探寻着生命的意义,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后半世只愿现实安稳,岁月静好,一世安生。这是奋斗中的你我最美好的向往。可不管是现已安稳,亦或正在流浪的你我,都明白世事轮回,春暖花开会有时,寒风酷暑会有时,秋高气爽亦有时。能做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的真正又有几人?
平淡稳定的七月,在思考“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人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不会腻味的感觉”。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探寻着“怎么活才会跟别人不一样”的安生,也会有“人不可能漂泊一辈子,万水千山走遍,感觉已经走到尽头”的伤感,想要“回家”的渴望。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生活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并不轻盈。每个人都不容易,看起来什么都拥有的七月,也有自己的困惑与不易。至于生活本身,不管何种境遇,珍惜享受就好。就像影片里的安生说的,“我每天都在享受着酸甜苦辣的人生”。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27岁,在路上
其实七月死去的结局不喜欢,我更愿意接受七月在探寻生活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趋于安稳的基因,也有着一颗向往自由的心。27岁若真能如所愿“从此公主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请好好珍惜,如若不能,为什么不让自己换一种生活方式,27岁,也可以选择在路上,生活刚刚开始。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平衡世界,多元生活,现在大多数人的向往,可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我们的生活天平往往是偏向了某一端。有时候是你自己选择的,有时候你是被选择的。至于哪一种生活方式更好,谁也说不好。就像七月妈妈说的“过得折腾一点,也不一定不幸福”“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都是会辛苦的”“希望我的女儿能是个例外”。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既然走哪一条路都会辛苦,当你累了走不下去的时候何不换一种生活方式,让生活多一些可能性。安生变成安稳的七月,七月变成流浪的安生也没有什么不好。
七月流火,半世安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