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篇——就业形势
这一章的内容,其实我在很多地方看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结构会变化;人口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环境和可持续问题也会对行业规模占比产生重大影响;大量行业变革叠加公司类型和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新的企业生态系统,我们将越来越多地把眼光投给“零工经济”和“共享经济”。
灵活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兴起,使得人们因为靠近创意和高技能的需求,而进一步向城市迁移。因为企业会自然而然地向高技能群体倾斜,因此更多高技能员工会搬到这个地区,因为这里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比其他地方都要高。经济学家称之为“密集市场效应”。
人类的历史时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而技术意味着旧职业的终结,也通常意味着新任务和新角色的创造。人们也确实在担忧,自动化会导致未来的失业。确实,当寿命延长造成工作时间延长时,也许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里,是否能找到工作呢?
问题是很复杂的,但是期待长寿的人必须早早做好准备。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人力劳动的限制是存在的,主要是因为人有两种特殊的技能。
其一是波拉尼悖论,指的是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拉尼发表的一个评论:“我们知道的,比我们可言说的更多”。意思是人类知识有一大部分无法以指令的形式写下来,所以无法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复制。
其二是莫拉维克悖论:“让计算机进行智力测试或执行检查程序时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并不难,但让它们有一岁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动能力则非常困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机器人可以轻松执行复杂人系任务,但捡杯子和爬楼梯则困难很多。
当然,其实很多工作讲被取代是一个问题,但反过来,由于劳动力舞台的更换,重要岗位的劳动力供应也是个问题。
所以说,与其担心机器人抢走我们的饭碗,不如对它们的及时到来感到高兴,因为它们对促进衰减劳动力人口的回升以及维持产出,生产率和生活水平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社会来说,收入分配也将是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政府必须改变政策以增加社会保障,保护技术水平低,收入低的人群。
而对于个人而言,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没有工作岗位,而是如何都够保持灵活,再未来随时都有能力去获得一个新的技能适应一个新的工作。
“要做好应万变的准备,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