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想到嚴伯伯也有一段時間沒寫文章,便想嚴伯伯若有時間,勞請嚴伯伯寫上佳作。
嚴伯伯復:向你学习,我笔头来得迟钝,争取每周写点东西,向钟东小侄“交差"!
嚴伯伯過謙了,乃是折殺小侄,嚴伯伯之成長經歷非小侄能體悟,再者嚴伯伯的感悟與思索,難能可貴在於其角度,人生百年三萬六千天,每天都有不一樣的趣味與際遇在生活之中不期而遇,如嚴伯伯年前佳作《新年說笑》小輩至今還在反復品讀與學習。
昨晚便收到嚴伯伯之佳作
《学会"争论"》
人的一生,交朋结友、婚姻家庭、生活事业,都有一个亲情、爱情、友情需要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要学会与伴侣和亲朋"争论",说理的"争论"不但不会有坏影响,反而会有积极作用。
争论中说话要讲究艺术,要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不是针对个人。事后请忘记激烈争论时的误解,做一个深深的呼吸,然后认真地想一想捋一捋。记住真正的友谊和爱情是不会平静的,有时也会掀起浪花,甚至风暴。如果你和伴侣、亲友"争论"后最终达到了和谐统一,双方状态都不错,那你应该大声地向对方道一声“谢谢"。因为,你与人争论之后,在人生之途又进了一步。
一一《感悟与思索》
嚴伯伯的道德文章小輩觀文後便感嚴伯伯之大智慧便在其看待事物之本質之上,對事不對人,我們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爭論問題。
個人補充一下,爭論要看對手。
便想起出自《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可以翻譯成:孔子認為,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裏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坦蕩之人不為事擾,面無懼色依度而行;戚戚之人踱於事,瞻於事,形容枯槁於事,變壞於事。
這便是君子與小人的根本區別,君子乃是兼容坦然面對一切之人,而小人乃是鼠目寸光,以己見行事之人,所以與君子爭論乃是一個樂趣與學習,而與小人爭論就是一個受累之過程。
爭論之本質在於與同層次的人,同境界之人在據理力爭,在一較長短,當然爭論勝負不在關鍵,關鍵是如何聽取與吸收。正如嚴伯伯之感悟與探索,人生在世都在進步我們也終有一天在步入最終歸宿,但通過爭論而達“朝聞道,夕死足矣。”不正是人生的一個境界。
生活之中雞毛蒜皮一堆事,每每為爭論而爭論便失去生活的樂趣,我也認識不少高學歷人士我只提出我的觀點從不與其爭論什麽,實踐便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說回一件小事,我與我師父做事,我在工作之中從不爭論,畢竟師父的工作經驗豐富,但在工地之中我也會教師父接受新的事物,開始嘗試新的工具,人生都在不斷學習。學習與實踐會拉近人與人的見解與思維。
感謝嚴伯伯之佳作,小侄受益良多。
妃子笑於珠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