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咬文嚼字|“浩封”?“诰封”!
某文提及清代蒋世鸾“为政廉洁,得到百姓拥护,也得到上司的青睐,连连升任,而且他及夫人彭氏均受到皇帝浩封……此事在蒋世鸾墓碑中有记载。”这里的“浩封”应为“诰封”。
诰(读ɡào),本义为告诉,指上告下,引申出警诫、诫勉之义,也指古代的一种告诫、劝勉性的文章,如《尚书》中有《仲虺(huǐ)之诰》《洛诰》。隋唐以后,帝王对臣子授官、封赠的命令也称为诰,如“诰命”即皇帝任命或封赠的文书。“诰封”是明清时期皇帝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六品以下称“敕封”。
浩(读hào),本义为水势盛大的样子,引申出广大、众多、辽阔之义,多用来形容气势、规模、数量、场面等特别大。如“浩荡”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也可形容声势、场面等壮阔的样子;“浩然之气”形容正大、刚直的精神气概。
“诰”与“浩”,两者音、义皆不同,把“诰封”写成“浩封”,当是形近致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