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端午”二字的由来

“端午”二字的由来

作者: 守望幸福369 | 来源:发表于2020-06-25 23:51 被阅读0次

    今天的朋友圈铺天盖地的都在说端午,过端午,吃粽子,吃油饼子卷米糕。

    小时候,端午节前,妈妈给我们绣荷包,嫂子给我们做新衣。到端午这一天,我们姊妹几个穿上新衣服,戴上荷包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过端午,还要比比谁的荷包最好看,谁的衣服最漂亮。

    那时,妈妈常说:“五月端午穿出来,八月十五端出来”。

    那个意思是说,端午节这一天,小孩子们比的是自己家大人们绣的荷包和做的新衣服,就像现在的服装秀一样,这一天要穿出来,戴出来让大家欣赏。

    而八月十五这一天,就看谁家的月饼做的好吃,花样儿还多。

    所以,小时候除了过春节以外,最期盼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和八月十五了。

    那个时候,虽然,年年都在过端午节,却不知道端午节缘何而来。

    长大了才知道,“端午”两个字的由来是有一定的渊源的。端午节的传说也有好多种。

    “端午”二字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 之意相同。又称“端五”或“端阳”。

    “端”是开始的意思。《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

    古人常把“五日”写成“午日”,所以,“端五”可以写成“端午”。

    到了唐代,因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为避 “五”字讳,由当时的宰相宋璟提议,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因为古人常常把“午时”当做“阳辰”,于是端午又可称“端阳”。

    所以,人们把“端午节”也叫做“端阳节”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风俗的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现在,“端午节”作为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国家规定了专门的假期让人们过节,因此,老百姓也更加重视“端午节”了。

    现在的端午节除了穿穿戴戴以外,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煮羊肉,烤羊肉串,清粉凉皮,桃子西瓜各类水果和好吃的东西应有尽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端午”二字的由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lx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