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睡眠障碍的易损群体。很多人进入老年后,出现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变浅、早睡早醒、入睡困难、而白天疲乏、有好打盹儿的现象,并且将这种变化和身体的自然老化联系起来,并不当回事。
成都军大为您解答,实际上,老年人睡眠效率低下的背后可能还隐藏着器质性疾病或心理问题等深层次原因,应该引起重视。
老年人睡眠的“凶手”——生理老化
睡眠障碍是困扰老年人最大的问题之一。有的老人一夜要醒七八次,或凌晨三四点钟后就再也睡不着,或躺下之后似睡非睡直到天亮。
研究发现,人的衰老过程与睡眠质量和数量变化有密切的联系。与其他年龄比较,老年人的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白天好打盹等症状更多见。65岁以上人群中,有35-50%的人经常受睡眠障碍的困扰。
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要接受“人老了,觉变少了”这一自然规律,不要太过急躁。有些老人刚躺下不久就担心是否能入睡,反而越担心就越睡不着。
老年人睡眠的“凶手”——器质性疾病
除了正常的生理变化,某些其他原因也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而这些原因才是应该注意的。比如有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等病史的老人会因为这些疾病本身带来的伤害直接影响睡眠,从而使失眠加重。
首先,睡眠障碍会加重已有的器质性疾病,使其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例如,由于睡眠障碍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抑郁,会进一步影响睡眠。要尽量避免使用某些对睡眠有影响的药物。
老年人睡眠的“凶手”——不良情绪
情绪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失眠原因之一。老年人容易产生悲观情绪,遇到不满意的事容易伤感;过于操心子孙的事,又力不从心,也会波及情绪;这些思想波动都带有忧虑的色彩,致使晚上心情不得平静,难以入睡。同样,遇到高兴的事,情绪过于兴奋,也会影响睡眠。
预防老年人失眠的方法
一、尽量不用安眠药:
老年人一旦出现失眠,先不要急于用药,不妨先找找失眠的原因。若是白天小睡过多影响夜间睡眠,则可在白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参加些活动,如旅行、下棋、看书、看电视等,并减少白天小睡的次数。
二、注意老年抑郁症:
抑郁症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千万不能大意。如果发现有抑郁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也不要随便使用安眠药,否则会耽误病情。
三、清心寡欲,随遇而安:
现实生活纷繁复杂,诸如亲朋永逝,家庭纠纷、经济拮据皆可令人心烦意乱,忧愁烦恼,这样怎会有安稳的睡眠?
因此,面对这些刺激,应通过提高自身的意识修养,泰然处之,将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通过自我调节,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四、重视打盹:
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下降,不可能再有青年时期较长时间的深睡了,“打盹”便成了老年人常见的补充睡眠方式。这种“积零成整”的储备精力的睡眠方式,完全可以恢复精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