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他40载坚守古法酱油 造世界最大晒场 还登上了美国地理杂志

他40载坚守古法酱油 造世界最大晒场 还登上了美国地理杂志

作者: 匠客街 | 来源:发表于2017-09-01 10:31 被阅读24次

酱油,

给平淡的味蕾一丝惊喜,

给枯燥的生活一点颜色。

但如今市面上的工业合成酱油,

让人们望而生畏。

在厦门,

有个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大晒场,

4.4万平米,6万口老晒缸,

正在古法酿造纯天然的古龙酱油。

刘团结, 古法酱油非遗传人今年60岁,师承前辈大师郭绪庆,是厦门古法酱油酿造技艺的第五代传人。2016年,古龙酱油还登上了美国地理杂志《寰行中国》,让古法酱油享誉国际。

十年学艺,三十三年从业,

从选豆、泡豆,到发酵,

几十道程序都乐此不疲。

刘团结半生都痴迷古法酱油。

19世纪初,陈阿明学得酱油古法技艺,

因技艺高超,极负盛名,

堪称厦门酱油古法酿造宗师。

此后,历代传人不断改进工艺。

“昼晴则晒,夜晴则露”,

这是源自唐代最原始的酿造古法。

而只有经过一年、

甚至最长五年的“日晒夜露”,

才能得到一滴真正的古法酱油。

大自然和时间分解出的十八种氨基酸

所带来的极致鲜味,

是工业制法永远无法超越的。

从大豆洗净煮熟,

到最后加粗盐封缸。

这看似简单的每一步,

都需要匠人的极致用心。

刘团结从原料上保证酱油品质,

坚决不用炸过油的大豆下脚料,

这是他多年以来一直的坚持。

如果说一些固定的步骤,

都能靠经验学习和判断。

但天气真的无法掌控,

只要雨水滴入缸里,

意味着几年的辛苦都白费了。

从接手以来,不论春夏秋冬

刘团结每天都要和工友

一圈圈巡逻晒场。

现代工艺只需要几天的功夫,

在他这里却要等上几年光阴。

“不管别人怎么做酱油,

我觉得这样做出来最好吃,

再苦再难,

都会一直坚持下去。

唯有古法酿造的真味,

才能感知光阴的浓缩。

耐得住寂寞,

方能守得美味!

相关文章

  • 他40载坚守古法酱油 造世界最大晒场 还登上了美国地理杂志

    酱油, 给平淡的味蕾一丝惊喜, 给枯燥的生活一点颜色。 但如今市面上的工业合成酱油, 让人们望而生畏。 在厦门, ...

  • 登“极”造“峰”之旅1

    登“极”造“峰”之旅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特别推荐”一生中一定要来的地方”——南极,在15年底我选择了去南极过...

  • 儒商日报|6.7:赵本山转战互联网——“二人转+直播”

    【TMT头条】 1、微软联合创始人去造飞机了,“世界最大”飞机只载火箭不载人 图片来源:Stratolaunch ...

  • 手记

    美国算个锤子啊!我们造不出芯片,但我们造得出假冒伪劣,而且还造得起房子,让所有人为房子打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耀!...

  • 海天酱油传承古法酿造工艺

    海天酱油传承古法酿造工艺。酱油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调味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看重的就是酱油的品质与口感。在选购的时...

  • 被上帝之手抚摸过的地方—美国羚羊谷

    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被称为“被上帝之手抚摸过”,它就是美国的羚羊谷。 没去美国旅行之前,我曾多次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

  • 洪山诗社结集约稿15首

    1、初秋见闻 初秋天尚热,满畈气含香。 棉地繁星缀,稻田新月黄。 芝麻正棚架,绿豆待归仓。 荞麦花还紫,落生登晒场...

  • 卡片词07丨爱

    我们都在寻找看似和我们登对的另一半 于是咖啡遇上了奶茶芥末遇上了酱油番茄遇上了鸡蛋 他们相遇后不断翻炒 融合成...

  • 他传承3000年古法 苦撑手工榨油30载 今登上了央视

    《舌尖上的中国2》带火了很多美食, 也拯救了不少濒临失传的老手艺。 如节目中的徽州古法榨油 及榨油人——程亚忠都火...

  • 美味,如此简单。

    “老味道,古法造”,看到这六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源自古法,无需添加,用更纯粹的味道,传承自然的力量。 天人合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40载坚守古法酱油 造世界最大晒场 还登上了美国地理杂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ph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