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一些小九九,觉得80%可以转瞬即忘。忘不了的,就用雪漠老师的心学来慢慢磨。
磨着磨着,梗米就变成了细米,细米就变成了米粉。但是这个“米粉”淤积到一起,还是不得了……
有一些细微的心通道,会被堵塞。从书中求不来答案,你会找人说道说道。老妈换个视角,用别人的“真善美”来诠释,你就打碎了小我,觉得那些东西根本造不成困扰,是你自己把自己绑架了。
你的心思比较单纯,看到的人都是比较美好的,可能是分别心作怪,可能是完美主义作祟,还是弄丢了平常心……
回去找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内部竟然起了“风”。你以为自己将其掐灭了,没想到它还是“在那里”。
“那里”一个深深的洞,当你作意的时候,它就把你往下拉,当你不作意的时候,它平地不起波澜。
以前没修行的时候,觉得老妈好唠叨,有些话根本听不进去。有时候还跟她反着来,尽管她从不在意,但你觉得自己还是错得不应该。
为什么要纠结?主要原因是“小我”滋生了细细的须根,趁它们没有插足,赶快升纬吧。
现在认真“听话”,发觉老妈也有好多“佛心”,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来显现而已。老妈吃的盐比较多,你发现它们在逐渐转化为糖!
糖。也许还有无数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分子,它们聚在一起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反应。没有相对论,也不剧烈,心能妙悟一点,像安详的禅。
也许有人会说:你在修行,把什么都往修行上扯!
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修行啊,哪怕是一草一叶,都有不可思议的修行圈,它们在空气里跳舞,在凋零里奉献最真的奥义,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
发—觉是一个很美妙的词,先观万物的发端,然后用认真的心去觉察,再慢慢让“糖”拉丝。
《真正的修行中》说:“真正的修行跟一个人是修行路上的新人还是老手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态度进入修行。最为重要的是在修行上我们需要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真正的天真的态度,也就是一种没有受到个人经历、文化环境、媒体或各种修道传统和宗教传统所影响的态度。我们需要有一种新鲜而天真的态度接近修行。”
也就是用一颗赤子之心去修行,在“损之又损”里怡然自得,逐渐“以至于无为”,哪怕没有“佛着”什么,依旧能感悟日常生活中的空性之舞。
它欢喜自在,把所有的发生当做恩典。
它开放,它甚至不用打碎什么,就可以在当下流淌。
它破一切法,它随顺万物,哪怕生生灭灭也很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