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从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开始,他们对于同伴的需求,渐渐地超过对爸妈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时间、情绪、心里话等等,会更多地和朋友去分享。
家长一边希望孩子能交到好朋友,一边又担忧孩子会被不好的朋友带坏。
因为我们太清楚“近朱者赤”和“近墨者黑”了,不是所有的友谊都是善良浇出的花,有的友谊就像是伪装成虞美人的罂粟,一旦孩子沾染,便影响深远、后患无穷。

01 女儿被“姐妹”洗脑,成绩一落千丈
我女儿班上有个女孩子,十分乖巧、单纯、省心,我们都很羡慕她的爸爸妈妈,这样听话的孩子少费父母多少唠叨。
三年级的时候因为疫情上了几乎一个学期的线上课,这孩子和小区里一个父母离异的女孩成了“姐妹”。除了在家上网课,其他时间这两个孩子都在一起玩。
复课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这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数学和英语都没有及格。我们都很吃惊,即使天天上网课,也不至于学成这样。
后来听她妈妈说,几个月,这孩子和她的“姐妹”学会了一边上网课一边看动画片、学会了看完动画消除历史记录,当然,还被洗脑了一大通“父母都是自私的,他们如果吵架就会离婚,就不会要你了”这样的观念……
“那孩子有毒”,家长在感叹的同时,也必须正视这样一件事:如今孩子们身边的“毒友谊”越来越多,“毒友谊”并不一定以打架斗殴、纹身酗酒这样的形式来表现,而是会更深层地影响到孩子的观念和习惯。
02 “毒友谊”的五大特征
哈里斯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提出:同辈群体往往才是塑造儿童行为和改造孩子性格的地方。
而作为家长,我们都有这样经验:“毒鸡汤”比“鸡汤”更美味,读之令人更愉悦。
自控力更强的成年人尚且会沉沦,更何况三观未成的孩子呢?
那么,作为家长,过多地打听和干预孩子的交友,势必引起这个年龄孩子的反感,因此我们只能更细心地从孩子的表现中去辨别,他们是否遭遇了“毒友谊”。
在《今日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艾琳伦纳德博士总结出了“毒友谊”的几个特征:
1、孩子经常不开心甚至哭泣
2、孩子自信心萎靡,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3、为了让朋友开心,一味讨好对方;
4、被嘲笑、轻视,提出的想法总是得不到重视;
5、在一段友谊中一直没有进步,产生了厌恶自己的想法。
显然,好的友谊能让孩子越来越优秀,而“毒友谊”只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
03 帮孩子断交这三类“友谊”
那么,如果发现你的孩子身边有这三类朋友,父母必须立刻干预,立刻“砍断”他们的关联:
1、不尊重别人,喜欢拉帮结派的人;
2、浑身充满负能量的人;
3、习惯于PUA别人的人,他们总以“为你好”为由来打击记得自信心、贬低你,让你不舒服。

孩子容易遭遇“毒友谊”的年龄,正好处于10岁-13岁这样的青春期前期。
孩子们进入这个年龄阶段的时候,家长的处境好像也逐渐尴尬了起来。就像是苏芮和潘玮柏合作的《我想更懂你》这首歌里唱的: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是不是都用错言语,也用错了表情。
过滤孩子的友谊,非常必要,我等家长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