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的朋友》
- 《时间的朋友》是由罗振宇主讲约4小时的跨年演讲
- 从2015年开始,在每年12月31日晚定期举办,深圳卫视和优酷同步直播
艰难的2018
- 经济大环境艰难
- 各国股票大跌
- 很多公司大规模裁员
- 熟悉的人相继离去
- 他们的离去提醒我们,我们必须习惯,这个世界抽换掉一些我们喜欢的、熟悉的东西。
- 我们并不是在告别谁,我们是在告别自己的一部分。
如何面对
我们可以把人群粗略归类为两种人:
- 做事的人
- 不做事的人(搞评论的人)
这两种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现?
- 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
- 不做事的人经常讨论一些抽象的问题
- 情感和理智哪个重要?
- 理想和现实怎么能平衡?
- 远方和苟且怎么选择?
- 着眼未来和回到初心哪个更重要?
- 你妈和我,你救谁?
你会救谁
如果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你站岸上三天三夜,也得不出一个让姑娘满意的答案。
但是如果她俩真掉水里了,那问题就具体化了:
- 是掉到游泳池里,还是掉到海里了?
- 你离谁近?谁会游泳?
- 旁边还有没有别人……
所有在岸上讨论的假设马上会具体为硬邦邦的现实。
你会立即做出反应。而且你还会发现,让你做决定的那些因素,和你没事瞎讨论的那些因素没什么关系。
做事的人和搞评论的人,完全在两个世界。有些事情在做事的人面前,完全不难。
理想和现实怎么平衡
我们经常听到的另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女性创业者,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
这个问题,你抽象地摆在一个女性创业者面前,她是没法回答你的。
但是,对于做事的人来说,这个问题从来不会抽象地摆在她面前,摆在她面前的问题永远是:
- 下午五点,孩子发烧,是接着开公司例会,还是赶紧回家?那肯定是赶紧回家啊。
- 晚上八点正在家里吃饭,是陪家人吃完晚饭,还是回公司处理一个急事?对于创业者来说这还用选吗?肯定回公司啊。
- 如果她觉得最近陪孩子时间少了,那就专门抽出一天来陪孩子呗。
直面困难
真实的世界里,并不存在抽象的两难选择。
每时每刻,我们做事的人面对的就是一张时间表,是这张时间表上具体的时间安排而已。
对我们这些做事的人来说,什么时候不难?难就不干了吗?
对那些不做事的人来说,难不难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悲观情绪并不是妨碍把事情做好的根本原因。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它。
小趋势
宏观好坏就像全球平均气温,你要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平均气温有价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门办个事,它真没啥用。
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我们来看看几个案例。
餐饮业
2018年很多餐馆上市,原因有很多:
- 城市化
- 中央厨房
- 消费升级
上面是人人看得到的大趋势。
但真正最核心的原因是:移动支付。
- 它对餐馆的意义不是顾客支付方便,而是让餐馆的每一笔收入都可追溯、可核查、有信用。
- 餐饮业开始清晰地知道:什么样的人喜欢在什么时间点吃什么样的菜,我应该在一周的什么时间,备什么样的货。
- 即使是一家不想上市的小餐厅,也可以借用数据来持续自我优化。
- 移动支付是很多行业信用的数据化基石
正是因为移动支付带来的红利,餐饮业也可以资本化,也可以上市了
移动支付虽然是大趋势,但在餐饮业里面,很多人觉得它与我无关,容易被忽略,但它对我的影响和改造是巨大的。
它是其他人的大趋势,但却是我的小趋势。
猫砂
《商业周刊》曾经把猫砂,评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什么是猫砂?猫拉了臭臭之后扒拉两下,猫砂能够迅速吸水,然后结团,很容易被清理走,不会在室内产生异味。
猫砂带来了什么改变?
- 狗是需要出去遛的,城市里哪里有那么多可以遛狗的地方。而因为猫砂,猫是可以养在室内的。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下,突然被放大。
- 狗是需要人天天陪的,而猫呢,只要给够水、食物和猫砂,猫就可以自己在室内待上10天。
- 很多人不结婚,或者结了婚不生孩子,但是情感上需要陪伴,要养一个不怎么费心的宠物,猫和狗之间你怎么选?猫的优势被进一步扩大。
一个小小的猫砂发明,带来了当初难以想象的效果:
- 全世界,今年猫砂的销售额是50亿美元左右。
- 可爱猫咪的相关视频、图片,为互联网公司贡献了巨大的流量:云吸猫。
我们能抓住小趋势吗
小趋势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
你很难预测小趋势:
- 它小,所以很难察觉。
- 它不发生在我熟悉的领域里,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滚动到我面前。
我们能抓住小趋势吗?
如果你要做电商,是不是觉得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
- 2012年以前,淘宝建立。
- 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线了,微信电商的春天就来了。
- 2013年,淘宝开始扶持网红电商了。
- 2014年,O2O(线上到线下)开始了。
- 2015年,社交电商开始了。
- 2016年,拼团开始了。
- 2017年,直播电商开始了。
- 2018年,快手散打哥,通过短视频一天带货1.6亿元。
总有新机会,总有下一班。哪有末班车?
想靠大趋势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要是怎样怎样,就好了”:
- 要是我能考上好大学,就好了
- 要是我进了500强公司,就好了
- 要是十年前我买房了,就好了
- 要是五年前我买了比特币,而且今年上半年及时把它卖了,就好了
而想借小趋势的人呢?
他没有一劳永逸的想法。
他只是随时在做准备,把自己的感知能力磨得锐利无比,随时等待捕捉那个小趋势传来的信号。
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我能看到事实吗
真相未必神秘,但很隐秘。
千万别把自己当主流,要对自己的趣味保持一种警醒和谦卑,不要动不动就以己度人。
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好多大学生吧?但是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大学毕业生也就占我们这个国家人口总和的5%。换句话说,至少有近13亿人没有大学毕业文凭。
抽象与事实
请问等号是什么意思?
是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意思吗?
不,等号的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
- “1+2=2+1”,这其实是在说,总数才重要,次序不重要。
- “考个好专业等于工作有保障”,这其实是在说,收入才重要,你的爱好不重要。
等号的一边是事实,一边是根据某种原则的抽象。
真实世界的很多东西,全被等号丢掉了
- 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
- 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
相过亲的人都知道,介绍人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方的身高、年龄、收入、学历、工作、爱好,甚至还有相片,你要任何数据我都能给你,但是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是否跟对方结婚吗?不能吧。你怎么也得跟对方见个面、吃个饭、处一段时间试试。这就是抽象和还原,两个都不可或缺。
过去,我们以为能把世界抽象化,这是个很大的本事,因为你能用一个很高明的、很简洁的抽象模型来解释这个世界,那是最了不起的事,那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式的成就。
但是,对做事的人来说,使命不止于此。
还原能力才是做事的人逼近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
服务业与制造业
服务业和制造业,假设它们产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相等,哪个行业价值更大?
你可能会说,既然GDP一样,那价值就一样。
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你鼻子上架着的是一副抽象的眼镜,你把产业抽象成了GDP数字,所以你觉得它们一样。
我们如果换一副眼镜——还原的眼镜,再来看看这个问题,答案就会改变。
服务业和周边社会要素的连接没有那么强。所以,在一个贫穷的国家里:
- 你能看到一座豪华的五星级酒店
- 你也能看到一个不错的软件园
- 你还能看到一个国际银行的地区总部
这些都很正常。它们都可以在某道围墙里做生意,不需要和周边社会打什么交道。
如果是一个制造业的园区呢?它对真实世界会提出苛刻的要求:
- 得有运转良好的港口道路、良好的社会治安、稳定的税收和行政方面的治理能力
- 得有劳动技能、劳动态度都良好的工人
- 有稳定的能源、原料和供应
- 有周边的居住、餐饮、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等等
一座工厂,它必须连接一个真实世界。
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本身就是它社会治理能力的晴雨表。
说到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经济不能过度虚拟化。
不是虚拟产业不好,而是制造业不能丢。
如何看到事实
为了抓住小趋势,我能看到事实吗?
能,如果你掌握多元思维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精通自己的核心领域后,再多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不同领域知识的碰撞,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决定我们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整个过程,叫非共识。
创新过程是一个“非共识”的过程,是想强调,穿破当下共识难,承受当下共识的压力更难。
以前,百货商场就是“本该如此”,超市就是“伟大革命”,淘宝就是“异端邪说”。
后来,超市变成了“本该如此”,淘宝变成了“伟大革命”,今年拼多多之类的,就成了“异端邪说”。
但是请注意,这并不是在说你当了“异端邪说”就了不起。
就拿拼多多来说,它必须像淘宝一样走完从叛逆到回归、从被非议到被认可的过程,走完之后,这才叫“非共识”。
广州有一家餐厅叫“不方便面馆”,只卖煮方便面,每碗面的售价要28元。为啥这么贵呢?它把方便面包装上印的龙虾、牛肉、海鲜都加回去了,和方便面一块煮。
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能创新吗?
能,只要你有本事用最新的方法把那些古老的事情再做一遍。
其实创新一直都存在一个稳定的路径:“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
我的时间够用吗
在熟悉的地方,不会有信息过载。
庄子,战国时的人。
那个时候,连纸都没有,能有多少书?
他就开始叫苦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就是,知识多,人生短,追着学,就得挂。
2018年一整年,就你所在的行业,你看到过几篇让你觉得真棒、真有洞察的好文?
重新定位时间
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
- 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整个社会都没有为这个好消息、为这么长的寿命做好准备。
- 61岁才刚刚人到中年
我的时间够用吗?
回答是:太够了。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不同年龄的人的故事:
36岁
有一个收费站的员工出了名。因为收费站裁员了,她非常悲愤地说:“我都36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到这个岁数,学东西都学不了,也学不会了。我这下半辈子可怎么办呢?”
60岁
有一个老人叫姜淑梅。60岁的时候,她开始认字。识字以后,她看了莫言的几部小说,看完就不服了。她说:“都是山东老乡,这样的小说我也能写。”她女儿就说:“那你就写吧。”于是,她就真的在75岁开始写作了。今年,她81岁,已经出版了4部小说,引起了文学界的震动,还拿了很多奖。
27岁
他创业办了一个公司,花了上百亿,全部赔光了,欠了好多债,有一千万个债主,还被法院下了限制令,连飞机都不能坐。你觉得这人是不是完了啊?这辈子是不是就交待了?走投无路了?他是OFO的CEO:戴威,1991年出生,今年27岁。
现在开始准备
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偷偷地积极向上:
- 9月份,娱乐圈发生了很多大事,很碎片吧?被收藏最多的那篇文章是《如何真正把你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3000字就给你说清楚》。
- 10月份,你的印象可能是大家都在掬一把热泪、缅怀金庸,很悲情吧?但此时,在收藏夹里排名第一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过去的200多年,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
答案是明摆着的:靠工具,靠机器,今天靠人工智能。
还有什么能比人工智能更有力量?
但这股力量基本上被几个巨头把控,我们是否别无他法?
拼多多
拼多多2018年上市,让我们看到了另一条道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信任飞轮,是一种人对人非常直接的感知和判断。
这个感知和判断,胜过千万条数据。
微信
微信作为社交平台的王者,天然就蕴藏着无数的信任飞轮。
基于信用飞轮,微信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功能),所以它敢提出“连接一切”的口号。
微信公众号去年做了不少改变,从改版「信息流」,到把「点赞」改为「好看」,将社交和内容传播高度绑定在一起。
张小龙认为,通过社交推荐来或获取信息,其实是最符合人性的。
如今推荐算法已经在互联网无处不在,但即便在数据和算法决定并主导着用户看什么的当下,微信依然更多相信人的意义,倡导人与人、人与内容间主动的连接。
获取力量
这个世界绝不会只变成机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码的世界。
这个世界在很多场景下,完全呈现为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
我的力量从哪里来呢?
用人的体验丈量世界,启动你的信用飞轮,你就会有力量。
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断你在做的事情,还要持续地不被诱惑。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一次性送个很贵的礼物,希望出手快、效率高,谁都会,但这未必能打动一个好女孩。但是,挺便宜的小礼物,很用心地分几次连续送出去,把时间这个变量加进来,把长期主义这个算法加进去,你会发现,它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结尾
2018年后半年,很多人会说:变化来了怎么办?
一个做事的人,怎么会怕变化呢?我是巴不得变化到来的,如果这个世界没变化,还有什么机会轮得着我吗?
再退一步讲,当变化发生的时候,你说我们做事的人有得选吗?
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
- 害怕,然后就不做
- 窃喜,发生变化的时候有人害怕了,我做事的机会就来了。
小趋势是什么?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
小趋势没法跟,也不用跟。只需要我们随时感知它,然后激发那些你早已准备好的力量。
怎么准备呢?刚才我们提的所谓扎心五问,就是做准备的几个方向:
抓住小趋势,首先总得了解事实真相;
抓住小趋势,你要能挣脱观念枷锁;
抓住小趋势,你得重新定位生命的坐标;
抓住小趋势,你得学会从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抓住小趋势,你还得有一套长期主义的人生算法。
2018怎么看?
就像约翰·列侬说的:“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
那么,2019怎么办呢?
就像作家阿尔贝·加缪说的:“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