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并不容易,要有一定的实力和高度。
最近看到了张宏杰先生的一篇公众号文章,终于认可了这句话。
【对一位指责我读书不认真的网友的回复,https://mp.weixin.qq.com/s/6m84F4Gjr__eIQOd_syacw】
张宏杰先生首先提取了批判人的三个观点:一、《左传》中的“烝”字,带有严重的批判意味。二、“华夏礼法不允许以子烝母,但这种现象会存在,这些现象是当时的乱象。三、张宏杰老师这条微博的“结论,是照搬顾颉刚的《由烝报等婚姻方式看社会制度的变迁》。”而“顾颉刚见《左传》中载有这种现象,就认定当时有这种制度,其逻辑可说是相当混乱。”顾颉刚对烝、报现象的解读,听起来是“疯话。
张宏杰老师对这几条意见做了详细的回答,从《左传》原文到历史大师研究的成果,学术讨论由此开始。一、张老师首先回复:”烝“字并不代表批判色彩,而在《左传》中的”通“字却带有严重的批判色彩;对于不合礼法的行为,无不用一”通“字进行批判;二、虽然说华夏礼法不允许以子烝母,但在春秋时期,贵族家庭保留着原始部落之家长制色彩,男女关系较为通融;三、”烝“的行为生出来的子女,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有的子女照样继承国君或嫁为国君夫人,所以”烝“在当时是合法的。
接下来,张老师引用这个学术领域几位前辈的文献,证明”烝“带有原始婚姻痕迹,在当时也是被社会认可的,没有任何批判.
最后张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结论:"“烝”是当时社会能够正常接受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婚姻形态,但是在当时的婚姻中为数不多,称为是一项“制度”,似乎稍为不妥。"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诸如晋、卫、齐等礼仪之邦所发生“烝 ”、“报”婚姻现象,那么“烝 ”、“报”制度的流行必远在春秋时期以前,这种现象反映出“‘烝’这一事实在春秋时代自有它的一定的社会基础”。-顾颉刚
由此可见,著名学者和学术权威的观点不是不可以批判,而是要遵循起码的学术规范.前提是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得出扎实的结论。
正确的做法,一是认真地阅读《左传》等原典;二是尽可能穷尽相关的学术研究,在原典和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同样的,一本书要质疑,读文献是基本功,要找不同作者的书进行比较阅读,更要有实验验证,更要用常识和逻辑加以判断。
不做基本的阅读和扎扎实实的分析,就说出学术大师的成果"荒唐",就低估了学术的难度,也低估了大师一生的积累。
最后,引用张宏杰老师的一句话:"只要放宽历史的眼界,很多人观念就不会那么狭隘。"想想自己的曾经,提起日本人,脑子里也是仇恨,曾经也很有情绪化的表达过"除非他们承认钓yu岛是中国领土,否则我不会踏上日本领土",和日本人交往,首先要问他们这个问题,才和他们讲话。
但有一次,我彻底推翻了我这个执念或想法,记得大学的一个清晨,我在做英语朗读.一个说着粤语普通话的人和我聊天,跟我握手,问我我们学校是不是可以申请研究生,我说我们学校不是很好,还不如去交大。他突然说他是日本人,他彬彬有礼、表情和善,完全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我们聊了一下学习情况,最后还留了微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