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终身成长》看到一个词,球商。
说的是美国一名球技高超的橄榄球运动员马歇尔,他能准确无误地判断防守路线。
到什么程度呢,他可以知道赛场上每个球员的位置,即使是场上22名球员跑动或者摔倒、乱作一团时。
他不仅知道每个人在哪,他们在做什么,还知道他们即将做什么。
他的队友说,从来没出过错。
其他球员和教练把这种能力看作“智者的天赋”。
大家把这种才能称之为“球商高”,显然,这看起来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当初学驾照,练习科三时,教练夸一些学员"车感”好。
虽是新手,他们一上手就开得特别好,很稳。
有个女学员,自己私下开过车,可是状态上,就不如那些“车感”好的学员。
我当时对拥有那种天赋的人,各种羡慕嫉妒恨。
因为我就属于特别笨的,练科三时,怎么换挡,我学了好几天。
拐弯前先看后视镜,再打方向盘,这一个动作,用了好几次才记住。
我属于先天条件不好,车感极差的人,当时只怪老妈把我生得如此愚笨。
曾经以为自己以后上路也会是这样。
果然,拿到驾照后,开车磕磕绊绊,车的前脸被碰掉好几块漆。
刚开始上高速,每次超车,都紧张得出一身汗。
开的久了,似乎也得心应手了。
昨天早上送孩子上幼儿园,忘记交发下来的调查表,老师要求上午送去。
刚好车在楼下路边停着,要挪到小区车位上。
我到家拿了车钥匙,开车去幼儿园送调查表,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即使电动车没电骑不了,我宁可来回走路四十分钟,也绝不想碰车。
因为开得不好,停车又困难。先天车感不好,对车有恐惧心理。
可是熟练了以后,车真的成了代步工具,不再因为害怕,被束之高阁。
交过调查表后,我开车到新买的楼盘那里,看看具体的位置、周围的环境,不再畏惧分不清单行道。
停车的时候,把后视镜调到可以看见后轮子的位置,也得心应手了。
现在我相信,看起来难能可贵的"车感”,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下功夫练习。
再回到前面那个橄榄球员的例子,他之所以神机妙算,只是因为他花了多年时间观察橄榄球。
高中时,他甚至在球场上做非常讨厌的小贩工作,为的就是看到专业的比赛。
看球赛时,他总是会问“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跑位到这里?”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攻击?”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他们为什么那样做?”
这样他更深刻地认识了橄榄球。
成为一名专业的球员后,他从来没停止发问,更深入地探索橄榄球赛的运行方式。
显然,他不可思议、其他人称之为天赋的技能,是他无法满足的好奇心和努力学习带来的成果。
如作者所说,无论怎么强调个人努力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性,人们在心灵深处,依然崇尚天赋。
只是,一些事情有些人做起来毫不费力、很出众,看起来是天赋使然,其实大多数人通过努力都能做到。
我们对绘画都有误解,以为画家是天生会画,其实不然。
书里提到一个绘画老师,他写了一本教画画的书。
那些看起来毫无绘画潜力的人,经过5天的训练,画出来的自画像,像模像样的。
原因是画画的能力,其实是观察的技能。
是人们对边、空间、物体之间的关系、光影以及整体的观察能力。
绘画要求我们去学习这些技能,然后组合到一起。
有些人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地获得这些技能,有些人必须学习。
但是从那个绘画老师的教学成果来看,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正如作者所说,人们能做的事情,比你以为的要多得到。
当然要建立在持续努力练习的基础之上。
像咪蒙在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想要成为一位作家,就要像作家一样生活,比如一天写作五万字,阅读五小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