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共读进入第三周。
前4章属于书的第一部分,从了解自己,理解促发吼叫的日常因素,到挖掘更深层的原因,每个人不同的气质来理解吼叫本身,理解我们自己。从第五章开始,进入书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观察和收集,到调整改善,到保持规划,内容是非常全面的。
为何叫“日常策略”?日常的名词解释是平时的,经常的,就是表示这些策略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道理,而是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运用,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林肯的一句名言:如果我只有一个小时砍倒一棵树,我会花45分钟磨砺我的斧头!
第五章的内容就是磨斧头,也就是——追踪吼叫并找到诱因。
追踪法——在一段时间内注意你的吼叫触发器和你的反应,纪录发生的事情。
有可能有些家长会说跟踪吼叫的诱因听起来像工作,那是因为它确实是工作。它听起来很花时间,那是因为它确实很花时间。不过它决对是一个有利的必要工具。了解吼叫的诱因有可能会使你感到不舒服,但是它会让你很快对管理吼叫的欲望有具体的观念和想法。你会学会如何左右诱因而不是让它左右你。
接下来就要亮出利器了 —— 吼叫追踪表
可以用便利贴、日记本,可以用手机便签、或者是你喜欢的日记类APP等等,但不管你用哪一种,有一个前提大家要注意:要能及时的拿到,方便你在事情发生了,情绪上来了的时候,马上着手记录。我个人是不建议后补的,后补时,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当时的感受可能会模糊失真。
找到记录工具后,就可以开始记录了。
第一步:记录事件:日期,时间,地点,触发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某个特定的日子会容易吼叫。当你发现这一点时,就可以找出这那时那刻与其他日子的不同。
比如:11/14 星期三,晚上七点半,陪娃写数学作业。字迹潦草,十道错了八道。
第二步:记录你的反应
此反应分身体反应、你的情绪,你的升级想法。这三点并没有先后顺序。
身体的反应包括,看看哪里感觉紧张,体态,手势,声调,呼吸等等。
你的情绪就是写下你当时的感受。愤怒是最常见的,但怒火之下也酝酿着其他情绪。
升级想法就是由当下情绪产生的可以用“越来越”来描述的。
还是用刚才写作业为例:
还记得吗?事情是:字迹潦草,十道错了八道。
身体反应:呼吸加重,腮帮咬紧,脸色阴沉,目光紧紧地盯着孩子
我的情绪:我感到生气、不耐烦、失望。
升级想法: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找到好的学校?为什么天天都如此?为什么我説的你总是不听?
第三步:记录你的回应,包括你的回应,以及你的孩子对你的吼叫的回应。
自己的回应:我横了他一眼,用手指很粗鲁地点在桌上呯呯响,“你看看,这么简单的也会错?字迹这么潦草,你到底在想什么?”
你的孩子对你的吼叫的反应:他看了我一会儿,转过头去看着作业本,不説话。
第四步:后续情况,比如吼叫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反悔?愧疚?难过?你的孩子是什么感受?更加沉闷?开始哭泣?
第五步:记录相关的气质
回过头来去看看之前给自己和孩子做的气质评测结果,找出不同之处。
第六步:记录你的评估。
问自己:你还能有其它的处理方式吗? 书中有讲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受用,“我现在感到很非常生气,所以我需要冷静几分钟。我一会儿就回来。”然后,去洗手间,看看镜子中的自己。
大家在收集信息的时候,除了要收集已经吼出去的吼叫,也要记录想吼叫但没有吼出来的,记录阻止你吼叫的原因。记录要详细,要真实,要坚持。不要因为觉得看到记录下来的真相难过而省去不记录,也不要记一天不记一天。持续记录才能看到趋势。
我知道这样很难,但大家要知道,跟踪的目的是收集信息,而不是解决问题,也不是与评判对错。任何时候,当你感觉这种追踪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时,都可以只选择其中一个步骤来做,然后,当你感觉慢慢好些之后,再逐渐增加其他步骤。不用着急,你正在打破进去长时间建立起来的模式,前进两步,后退一步,再前进一步,你终归是在进步。
持续一段时间的记录所呈现出来的事实,亲爱的,你会做何反应?我通常不会这样发火,但是我控制不住。找不到人来帮忙,工作太忙太累等等。书中説“当我们在痛苦中产生要帮助自己的紧迫感时,这就是自我同情。自我同情并不是要让自己逃避责任,而是要远离自我憎恶,正是这种憎恶让我们无法在生命中找到澄明与平衡”。如果一时半会儿实在不知道如何关怀自己,就设想,如果朋友向你诉苦这件事时,你会如何宽慰?
书中有讲了很多的方法,包括给自己一个拥抱,亲吻自己的手,散散步,冥想,听喜欢的音乐等等。
我个人有一句很神奇的话,送给大家:
亿万万个细胞只为我一个人而活!
最后念一段文字给大家:
爱自己的七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
吃好、喝好、睡好、冷暖照顾好,健康长寿;
第二个层面:
收拾打扮好自己,补充自己的知识面,去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做个讲卫生、得体、有礼貌、有美感、热爱生活的人。
第三个层面:
接受自己的出身,接受自己的容貌,接受自己目前的境况。
第四个层面:
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允许它们的存在,重视它们的表达,接受它们的爆发。慢慢学习与之相处,疏导、不抗拒、不评判、放松观察它们的流经。
第五个层面:
去沉思、觉察情绪背后的原因,这些原因来自哪些原始伤痛,直视伤痛和拥抱伤痛。
第六个层面:
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有许多记忆和印痕,每一个情绪都是这些古老印痕的表达,其实每一个情绪就是一个众生。我们能与每个情绪和解、深深地爱上每个情绪,不就是开始爱自己体内的众生了吗?
第七个层面:
我们经由爱自己,走向爱自己体内的众生,走向爱外在的众生,从而开始了真正的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