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不及长大,却成为永远的英雄

来不及长大,却成为永远的英雄

作者: 听听历史找到自己 | 来源:发表于2021-10-11 17:48 被阅读0次

    楚汉战争4:地方集团的局限性(刘成项败的背后原因)

    来不及长大,却成为永远的英雄

     

    地区首脑的局限性

    表面上汉营胜利楚营失败了,但实际上刘邦并没有真正成功,他抢到廉价的胜利,留下一个高争议性的形象;而项羽并没有失败,他牺牲自己来捍卫江东地区,成为永远的英雄。

    楚汉冲突不过就是鏖战五年罢了,为什么会这样沉重?项羽高傲刘邦低级,为什么都得耗尽力量,拼到最后一滴血呢?为什么读者也跟着纠结、淌冷汗呢?背后的原因是局限性。苏北帮(刘)、苏南帮(项)是地方集团,「征服、管理天下」的工程,已经超出他们的层次和想象力了。

    楚汉相争耗尽力量,因为双方的局限性。

    奋斗的基础(学问、见识)

    刘老头追逐利益,发展出恶质人格。项羽的上一代通通英年早逝了,没有提供口头传授或任何的启发,他也忽视学问,成为中辍生。

    项羽有雄厚的潜力,如果能咀嚼先人的故事,承接真理,应该能培养出眼光的长远、胸襟的开阔,而不会完全倚靠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前事不忘」,人类在几千年当中尝试、奋斗,绵延的个人经验和直觉互相激荡,累积出集体记忆、历史、知识和文化。

    奋斗的出发点(人生观、理想)

    没有历史、文化这些深刻的东西,只能服从利益导向的人生观。刘老头利用苏北同乡,巩固自己的利益;项羽比刘老头高出多少个等级,他希望从暴政里解放苏南。

    奋斗应该以理想为出发点。

    两个人面对赢政的巡视车队,心得都是「应该取代赢政」,但出发点恰恰相反。刘老头崇拜独裁者,想争取统治地位:「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并不佩服嬴政,他认为总有人能取代暴君,当个更优秀的领导:「彼可取而代之也!」

    奋斗的作风

    刘老头关在丰沛故人的小圈子里,他的封闭和黑暗就不必多解释了。

    项羽对人性缺乏洞察力,他走孤傲路线,坚持高标准的道德观,不懂得考虑其它人的软弱、迁就他们的心愿,因此在大家心里烙出一个定型化印象(stereotype)。楚汉战争末期,项羽终于愿意接受事实,跟韩信妥协了,但韩信宁可停留在汉营布置的陷阱里,编织一场分赃的梦想。

    地方集团领导在马背上得天下,盲目沿袭惯例(传统),拿不出改进的创意。项羽根据战国遗风,对自己人亲切,对敌人残酷,甚至会屠杀顽抗的城池。

     

    奋斗的搭档&成就

    地方集团领导的思想有局限性,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用人原则是「唯亲唯故」,只跟自己人打交道张良形容刘老头:「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仇怨。」

    楚汉两边的智囊范增、张良也非常有局限性,他们的眼光极短浅,主张为求胜利不择手段;遇到不利的条件和潜在的敌人,必须毫不犹豫地铲除。

    刘老头在人生最后一年,发出绝望的叹息:「大风起兮云飞扬(在时局变动当中,扩充活动范围,开始平步青云),威加海内兮(用严厉的手段控制各地)归故乡(但安全感薄弱,只能重用自己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人才不够用呀,该去哪里寻觅)?」

    汉帝国创建之后,刘老头年年跋涉到各地,征讨异己势力,抢回封地,短短几年就耗尽力气倒下了。

    奋斗的结果

    地方集团领导固然能取代赢政,却没办法超越他。

    项羽继承君子传统的生涩版,爱憎分明敢怒敢喜,追求人性却不愿意海纳百川(圆融)一点,不管形象、口碑,不担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刘邦放弃人性,继承「赢政主义(冷酷、无耻)」,踩着众人的鲜血往前走,追求「美人美酒(一个辉煌的将来)」。

    这两种作法都有大盲点-- 忽略细节,用全部的力量掌握重点,希望效率能提高一点。但这种急躁、顾头不顾尾的风格,只能企划单一事件,带来放烟火式的瞬间快感,没有系统性或可延续性,不能影响全局,因此整体效率反倒很差。刘项进入一阵狂风暴雨式的大起大落,之后一切就终结了。

    来不及长大

    叔叔简单交代几句,项羽就追随着他走进战场了,如果循序渐进,应该会发展出成熟的风格。但项梁逞英雄,刚刚出师大捷就阵亡了,项羽才24岁,还来不及长大,就在众人的期许之下独自率领楚营大军,征服一个个陌生的地区。后来到达关中(25岁),更成为整个神州的领导人。

    那五年(25~30岁)实际上是大楚王朝,项羽管理全体诸侯,决定全国性的事宜,感到越来越吃力,也出现退缩性的行为模式-- 应该常驻在首善之区关中,却把这责任托付给三秦;应该消灭天敌刘邦,却被那张诚恳的脸孔忽悠了。

    在绝望里,看见自己的有限

    那几年,项羽(25~30岁)开始怀疑上帝-- 为什么刘邦一次次侥幸逃过劫数,上帝却没有照顾他?尽管这样,项羽不肯动摇,始终咬着牙苦撑下去。

    在最后那个晚上,一片楚歌声带来误导和极端的压力,几万个精兵终于崩溃了。项羽只剩下八百个子弟兵,他在行动上没有退缩,心情却掉进绝望。「我有能力有梦想,但命运跟我作对,西楚阵营已经全体放弃了,现在能怎么办?」

    在绝望里看见自己的有限

    维护人性,为同乡牺牲

    走到江苏东城,项羽只剩下28 个骑兵,终于承认自己的有限。这时没有需要奋斗或考虑的事情了,头脑清醒过来,看出前因后果-- 不要在人群里追求超越啊,在肤浅的河水里会撞到血淋淋的。应该靠近智慧和力量的源头,就能得到一双翅膀,攀登天边那道彩虹。

    项羽是战场上最耀眼的英雄,如果「江东再起」,征召几万个年轻人,有机会争取到最后的胜利。但江东大地会涌进几十万汉家势力,践踏成千里的赤地。

    现在项羽必须决定,要持守着人性尊严,还是放弃人性,变成另一个刘邦或赢政。他们践踏竞争者和百姓,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注入一种邪恶。

    登上人性的颠峰

    项羽彷佛听到上帝的声音:「你认为自己有能力管理天下吗?」

    项羽笑了:「你的意思是,我没资格管理天下?既然你要我灭亡,就照你的意思办吧!」

    他做出人生当中的最后一个决定-- 廉价的胜利不是胜利,如果想争取它,反倒会失去人性,变成没有价值的人;放弃这些并不算失败。他已经推翻秦朝,实现了造福同胞的心愿,还需要牵连几十万个生灵吗?

    舆论是很功利的,它主张「成者王,败者寇」。项羽退出战场,就注定要变成败军之将,淹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并且永远被轻视被羞辱了。但他是英雄中的英雄,宁可牺牲自己,践踏自己的尊严,也不愿意牺牲苏南(南江苏),让同胞受到践踏。

    这个决定帮助项羽超越自己,登上人性的巅峰。虽然背景(教育、成长环境)、经历和管理才干有限,却在有限当中做到最大的发挥

    范增在天上应该会认同:「项羽固然让人气愤,但他这个人只要发现自己的局限和错误,就懂得进退了。他虽然有缺点和盲点,却仍然为后人树立一个榜样,让世世代代的人感激。至于刘邦,把自己从有为的青年变成禽兽,那才真叫人望天叹息呢。」

    传奇性的浓雾

    山间飘起一阵传奇性的浓雾,整个世界变成白茫茫的。这场雾带走一切的动荡,也为项羽扫平了堆积在心头的坎坷、伤痛和羞辱。

    几十个人被几十万大军包围,本来是不可能反扑的。但浓雾让敌人失去视线,为楚军小队提供了完美的掩护。他们从山顶上发起冲锋,项羽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为自己和人性捡回尊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项羽承接了先人和老师的气节,可以列进志士仁人的行列了。而且这场胜利对全世界证明,项羽是主动为同乡牺牲,而不是被刘老头牺牲的。他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因此微笑地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不及长大,却成为永远的英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tr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