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 - 高级特性

作者: 前行的乌龟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8:34 被阅读0次

    kotlin 上手很简单,因为可以完美支持 java ,和 java 比较像的缘故,我们熟悉下 kotlin 的语法,1-2天就能写出 java 语法式的 kotlin 代码了,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只不如此,kotlin 本身的高级特性代表着语言的发展趋势,本身也是很简单,高效的,我们必须真正熟悉 kotlin 自身的写法,不要抗拒,拥抱 kotlin,零碎东西不少,但是我们总结一下,平时多用用,也就熟悉了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


    Lazy / lateinit

    kotlin 对于 null 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处处可见 ?不是,非 null 判断一直是代码的痛点,kotlin 只是把这种 痛点变得对 coder 来说更有好了,但是凡事总有一利一弊不是

    kotlin 为了准确定义是不是 null ,要求我们在定义全局变量,时必须显示的赋值

    传统 java 中我们这样定义全局变量

    public class Car {
        
        public String name ;
        
    }
    

    kotlin 中我们必须赋值,否则会报错


    这里 kotlin 提供了2个选择,Lazy / lateinit ,都是延迟加载,但是有区别:

    Lazy 只能修饰 val 不可变参数,等同于 java 的 final ,其次 Lazy 后跟一个 {} 复制表达式,本质是在一个工厂函数,只有在第一次调用时生效(既首席创建对象时),常用于单例模式

    val lazyValue: String by lazy {
    
        // println 是对象创建时初始化操作
        println("computed!")
        
        // Hello 是返回的对象
        "Hello"
    }
    
    //调用两次
    println(lazyValue)
    println(lazyValue)
    
    // 第一次
    computed!
    Hello
    
    // 第二次
    Hello
    

    lazy 方法本质是个 lamber 表达式,在 lazy() 中我们可以传入线程类型参数:

    lateinit 我们可以在可以修饰任意参数,可以是 var 、 val 的,我们在声明成员变量时可以不指定具体数值,但是 lateinit 修饰的参数必须在合适的地方初始化,否则编译不会通过

    我们看个例子,下面我们声明 lateinit 的参数,但是不初始化直接使用

    open class News(var room: String) {
    
        lateinit var name: String
        lateinit var book: Book
    
        fun speak() {
            println(name)
        }
    
        fun price() {
            println(book)
            print(room)
        }
    }
    

    使用

            btn_name.setOnClickListener(View.OnClickListener {
                val news = News("book")
                news.speak()
                news.price()
            })
    

    编译会报 UninitializedPropertyAccessException 异常,未初始化的参数不可达


    这就是 Lazy 和 lateinit 的区别,lateinit 我们在使用前必须初始化才行,而 Lazy 在我们首席使用的时候才会创建对象,很像 java 中的懒汉式,饿汉式。上面的代码我们即使对 lateinit 的参数加了 !null 的判断也没用

    如果在我们的代码场景中会有像 java 那样,成员变量依靠外接传递,那么 kotlin 也提供了相关写法,核心就是抛弃 kotlin 关于 null 的操作,完全还原 java 的环境,还是上面的代码

    open class News(var room: String) {
    
        var name: String? = null
        var book: Book? = null
    
        fun speak() {
    
            if (name != null) {
                println(name!!)
            }
        }
    
        fun price() {
            if (book != null && room != null) {
                println(book!!)
                print(room!!)
            }
        }
    }
    

    我们就不用 lateinit 来修饰啦,在使用这个参数时添加 !! 后缀表示按照 java 语法进行,注意我们现在得进行 !null 判断啦,要不会报错的哦~


    Delegates 属性观察者

    Delegates 我是愿意称为属性观察者的,Delegates 下面包含一些列函数,这是 kotlin 独有的特性,允许我们在属性赋值时添加观察者,拦截器操作

    我们常用的是 observable / vetoable 这2个函数

    • observable 可以观察参数的变化
    • vetoable 相当于参数拦截器,可以拦截不符合条件的复制操作
    • 但是在这2个函数内我们都不能主动的修改参数值,代码检查会提示我们

    我们来看看代码:

    open class News(var room: String) {
    
        var title: String by Delegates.observable("title_default") { property, oldValue, newValue ->
            Log.d("AAA", "属性变化:属性名:$property  旧值:$oldValue  新值:$newValue")
        }
    
        var price: Int by Delegates.vetoable(100, { property, oldValue, newValue ->
            if (newValue > 100) {
                Log.d("AAA", "属性变化:属性名:$property  旧值:$newValue > 100 不符合需求不能更改数据")
                return@vetoable false
            }
            return@vetoable true
        })
    }
    

    Delegates 下属函数会提供给我们3个参数,property(参数名) / oldValue(旧值) / newValue(新值),接收2个参数,前一个是默认值,赋值时注意数据类型;后一个接受一个对象函数用来包裹我们的代码

    observable 函数没有返回值,vetoable 函数有返回值,true 表示允许参数修改,false 反之不允许,数据不会变更。这里注意我们要显式的使用 return@vetoable 退出函数,否则会出现代码穿透的问题

    下面来试一下,我们给 title 和 price 赋值看看:

    val news = News("book")
    news.title = "AAA"
    news.price = 200
    Log.d("AA", "重新对 news 赋值后,news 的值:${news.price}")
    
    属性变化:属性名:property title (Kotlin reflection is not available)  旧值:title_default  新值:AAA
    属性变化:属性名:property price (Kotlin reflection is not available)  旧值:200 > 100 不符合需求不能更改数据
    重新对 news 赋值后,news 的值:100
    

    map 构造函数委托

    kotlin 的这个 map 委托是用与构造函数的,生成数据的,用于 json 解析,我觉得用这个 map 做 json 解析不是好,不如 gson

    map:

    // map 用在类声明处,传参用
    class BookData(map: Map<String, Any>) {
    
        val name: String by map
        val price: Int by map
    
        fun speak() {
            Log.d("AAA", "BookData: name = $name , price = $price")
        }
    }
    
    // 使用:
    var bookData = BookData(mapOf("name" to "", "price" to 88))
    bookData.speak()
    

    map 只能修饰 val 不可变参数,那么相应的就有 MutableMap ,注意 Mutable 可变早 kotlin 已经出现在好几个地方了

    MutableMap :

    class BookData(map: MutableMap<String, Any>) {
    
        var name: String by map
        var price: Int by map
    
        fun speak() {
            Log.d("AAA", "BookData: name = $name , price = $price")
        }
    }
    

    MutableMap 可以操作 var 可变参数了,和 map 就是这点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 map 赋值生成数据对象时,比如传入所有的属性值,没有值的也要给,要不会抛出 error,参数类型给错了也会报错

    错误赋值,缺少一个属性值:

    var bookData = BookData(mapOf("name" to "android"))
    bookData.speak()
    

    前面说到有人推荐使用 map 来进行 json 操作,这里我推行各位必须找资料看明白再决定是不是使用 map 这个特性


    智能转换类型

    kotlin 是弱类型语言,通过 var 大家都了解吧,这点和 java 不同, java 这种强类型设计早早就被时代慢慢淘汰了,到现在 var / val 这种弱类型设计已经是行业准则了,java 在 jdk 10 时也开始支持 var 了

    var 的好处是语言可以自定判断数据类型,从而进行无痕式的类型转换,这点对于我们来说体验是很 nice 的,代码少了,也不会打算思路写讨厌重复的代码了,逻辑直接一气呵成,连贯舒服我婆觉得是语言进行的特点

    kotlin 强制类型转换

    var kkk:Any = "123"
    var mmm:String = kkk as String
    

    类型判断

    var kkk:Any = "123"
    var mmm:String = kkk as String
                
    mmm is String
    

    智能自动转换类型

    var kkk:Any = "123"
    
    // 不用我们自己手动写转换了吧,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做了类型判断了,所以编译器认为类型安全默认给我们转了
    if (kkk is String) {
        kkk.length
    }
    

    当然智能转换不是万能的,机器毕竟不是人不是,适用以下规则:

    • val 局部变量——总是可以,局部委托属性除外
    • val 属性——如果属性是 private 或 internal,或者该检查在声明属性的同一模块中执行。智能转换不适用于 open 的属性或者具有自定义 getter 的属性
    • var 局部变量——如果变量在检查和使用之间没有修改、没有在会修改它的 lambda 中捕获、并且不是局部委托属性
    • var 属性——决不可能(因为该变量可以随时被其他代码修改)

    this表达式

    Koltin 在作用域这块有更宽泛的使用,这点在 this 关键字的使用上可以看的很明白,比 java 的 this 使用更灵活,Kotlin 的 this 关键字可以 + @label 标签 来指定 this 具体的代表对象

    class A { // 隐式标签 @A
        inner class B { // 隐式标签 @B
            fun Int.foo() { // 隐式标签 @foo
                val a = this@A // A 的 this
                val b = this@B // B 的 this
    
                val c = this // foo() 的接收者,一个 Int
                val c1 = this@foo // foo() 的接收者,一个 Int
    
                val funLit = lambda@ fun String.() {
                    val d = this // funLit 的接收者
                }
    
                val funLit2 = { s: String ->
                    // foo() 的接收者,因为它包含的 lambda 表达式
                    // 没有任何接收者
                    val d1 = this
                }
            }
        }
    }
    

    typealias

    看名字可以猜测带有别名的作用,是的,typealias 我们可以成为类型别名,听起来怪怪的,说起来其实很好理解,可以代理 interface 声明一个单方法类型的接口,不能写在 class 内,打击理解一下,写在 class 内不就成了内部类了,typealias 的有点在于可以非常省事的声明一个类似接口出来

    // 在 class 外声明,作用域和平常类一样
    typealias Click = (String, String) -> Int
    
    class BookData(map: MutableMap<String, Any>) {
    
        fun my(click: Click) {
            click("GG", "AA")
        }
    
        fun test2() {
            // typealias 填参数时和函数式对象一样
            my { name, age ->
                Log.d("AA", "my 方法参数传入")
                return@my 10
            }
        }
    }
    

    let / apply / run / with

    • let 函数 - 可以对指定对象提供一段代码的执行,返回最后一行的对象,可以不是操作的对象

    比如下面这段代码,let 接收我们新建的这个 book 对象,然后对 book 对象进行了操作,最后一行返回数据,这里可以不写 return

            var book: Book = Book("88").let {
                it.name = "-77"
                it.sex = "99"
                return@let it
            }
    

    返回不一样的数据类型,我们接受 Book 类型的数据,最后返回 String 类型的数据

            var name: String = Book("88").let {
                it.name = "-77"
                it.sex = "99"
                return@let it.name
            }
    

    我么你还可以结合 ? 进行对 null 数据的操作

            Book("88")?.let {
                it.name = "-77"
                it.sex = "99"
                return@let it.name
            }
    
    • apply 函数 - 可以对指定对象进行代码扩展,然后返回这个对象,注意是这个对象,意味着不能改变对象类型,然后再配合 let 获取这个对象再进行操作

    比如下面这段代码,apply 内的代码好比就是写在 Book 类型里面的,所有属性刚和方法直接掉,不像 let 还得写 let ,这是本质的不同

            var book: Book = Book("88")
                    .apply {
                        name = "-77"
                        sex = "99"
                    }
                    .let {
                        it.name = "-77"
                        it.sex = "99"
                        return@let it
                    }
    

    let 好比 rxjava 的 map ,apple 好比 flatmap

    • run 函数 - run 和 apple 差不多,区别的是 run 返回的不是这个对象,而是最后一行的对象
            var name: String = Book("88")
                    .run {
                        name = "-77"
                        sex = "99"
                        return@run this
                    }.let {
                        it.name = "ABB"
                        return@let it.name
                    }
    
    • with 函数 - 和 run 一样,区别是写法不一样
            var name: String = with(Book("88"))
            {
                name = "-77"
                sex = "99"
                return@with this
            }.let {
                it.name = "ABB"
                return@let it.name
            }
    

    in / out

    JAVA 里 List<Object> 是不能转换为 List<String> 的,但是在 koltin 中借助 in / out 就能实现

    • Kotlin 中的 out A 类似于 Java 中的 ? extends A,即泛型参数类型必须是 A或者 A 的子类,用来确定类型的上限
    • Kotlin 中的 in A 类似于 Java 中的 ? super A,即泛型参数类型必须是 B 或者 B 的父类,用来确定类型的下限
    fun copy(from: List<out A>, to: List<in A>) {
        for (i in from.indices) {
            to[i] = from[i]
        }
    }
    

    return/break/continue

    kotlin 的 return/break/continue 和 java 含义一样,但是比 java 扩展的是可以用 @ 标价返回的位置,直接看例子,比说强

        // 1. 和Java不同的是,这些表达式都可作为更大表达式的一部分
        val s = person.name ?: return
    
        //2. 和Java不同的是,在 Kotlin 中任何表达式都可以用 标签@ 来标记
        loop@ for (i in 1..100) {
            for (j in 1..100) {
                if (……) break@loop // 终止loop标记的循环
                if (……) continue@loop // 跳出loop标记的循环,继续下一次loop标记的循环
            }
        }
    
        // 3. 从外层函数返回
        fun foo() {
            ints.forEach {
                if (it == 0) return // 默认从foo(){}返回
                print(it)
            }
        }
    
        //4. 用显式标签从lambda表达式中返回
        fun foo() {
            ints.forEach lit@ {
                if (it == 0) return@lit // 标记从forEach{}返回
                print(it)
            }
        }
    
        // 5. 用隐式标签(与接收lambda的函数同名)从lambda表达式中返回
        fun foo() {
            ints.forEach {
                if (it == 0) return@forEach // 隐式标签forEach,从forEach{}返回
                print(it)
            }
        }
    
        // 6. 用匿名函数替代lambda表达式:
        fun foo() {
            ints.forEach(fun(value: Int) {
                if (value == 0) return // 从该匿名函数fun返回
                print(value)
            })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kotlin - 高级特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ua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