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好,是孩子本人的原因,还是家长老师的原因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根据一些不变的事实来回答。
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孩子能够认识世界,适应社会环境的本能。但是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被“学习差”所掩盖。
举个例子:孩子能够在2岁左右学会母语的基本词汇和使用方法,能够和他人交流。这个能力是相当了不起的。如果一个大人,给他两年的时间,看看是不是比孩子学的更好?
所以,孩子学习不好,不出现在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激情,学习心态上。这些学习的潜质,与生俱来。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与生俱来的学习潜力,引导到特定的教学内容上来。这才是孩子学习成败的关键。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为孩子设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会有自觉的学习目标吗?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对学习目标有足够的理解和执行力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事实。孩子的学校教育,本来就是一种人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这些学习内容显然超过了孩子自发接触和学习的内容。
孩子在没有任何任务设定的情况下,是依据本能的兴趣爱好或者被动适应环境来学习的。最初的学习动力要么来源于本能兴趣,要么来自于被迫的适应。所以,孩子的学习目标,可能是自觉自发,也可能是被迫无奈的。不管哪一种情况,在一个较为正常的成长环境里,孩子依据自己的天生学习能力,慢慢达成了学习成长并适应社会。
所以,我们不用纠结孩子对目标究竟清楚不清楚,执行力如何。正如孩子总是要慢慢自我学习成长一样,只要人为设定的学习目标符合孩子正常学习条件,按理,孩子都有能力达成。
因为,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学习能手。
既然这样,问题来了:
那为啥有的孩子学习老是不行,对学习老是不感兴趣呢?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给予孩子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环境,与孩子的学习能力匹配不科学。
学习目标设计得不合理!
这是孩子学习不好的最大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最容易处理的一个问题。
这里我们只讨论“目标设定过高”的危害。因为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的。那种低标准或者没有标准要求的父母,很少见。
过高的目标会导致孩子放弃相应的学习。为什么?
我们来看看背后的心理过程。
过高的目标,因为和学习能力不匹配,很难达成目标,往往让孩子体验挫败感,得不任何乐趣,后果就是孩子要么逃避相应的学习任务,要么完全放弃。
当不合理的学习目标得不到调整之后,孩子会在一个学习内容上感受到挫败感,也许依据本能的学习能力,还能够重新充满学习动力。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纠正,孩子长期处于失败挫折的心理感受中,就会让孩子陷入一个“自我挫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一旦孩子陷入个循环,要重新激发孩子的本能学习动力,将会是旷日持久麻大烦,又费马达又费油。
很不幸,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正处于这样的“自我挫败性恶性循环”之中。
作为家长和老师该怎么办呢?
首先一点,要知道重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可能几周,可能几学期。
不管时间长短,都必须从最细微的“合理学习目标设计”开始。
以下是如何来调整科学合理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的图示说明。
其中的关键点,就是要引导孩子在设定学习目标时,避免那些极端目标要求的词汇,比如“一定要。。。”“必须做。。。”“满分。。”“完美”“最快。。”“最好。。。”“第一。。”
请记住这一点,孩子的身体是娇嫩的,同样的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我们要象呵护孩子的身体一样,呵护孩子的内心。过高、过多、过满的学习要求,会摧毁孩子内心的好奇与自发的兴趣。
孩子的“学习不好”,不如说是我们“对待孩子的心灵不够好”!
阅读本文,感触良多,请写下你的评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开卷获益,敬请点赞、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