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仿游戏》,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如迷的解谜者》,讲述了艾伦图灵如何破解德军密码系统的故事。
是的,它是自传,所以它反映的是真实故事。
电影看完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下载《艾伦·图灵传》到 Kindle,你准备把这本自传好好看一看。
电影和自传一样,反映的也是图灵的生活以及他的一生。电影很精彩,对得起 9.2 的评分。
你看过很多自传,埃利亚斯卡内蒂、Sky李晓峰、YouTube陈士骏、大鹏董成鹏……在此之前,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牛逼人物,看完自传后他们变成了和你一样的普通人。艾伦图灵也是一样。
在没有看《模仿游戏》之前,图灵在你心中是偶像一般的存在,奠定了计算机的基础,改变了世界。看完电影,图灵依旧是那个改变世界的图灵,但图灵有了血肉。
在这里,你不想讨论关于电影的细节,你也不去感叹图灵的论文图灵的智慧。你只想谈一谈你对于生活的理解。
电影结尾,克拉克去看望图灵,图灵哭着说不想一个人,不要让他一个人。
你突然想问,生活一定要如此么。图灵是同性恋,同性恋在那个年代是不被允许,是违法的。图灵把他所制作的机器命名为他初恋情人的名字。在他眼中,他的机器,就是他的伴侣。他给克拉克介绍时说:Christopher(图灵初恋情人的名字)越来越智能了,他们要我选择,坐两年牢还是化学阉割,我当然选择后者了,在牢里我不能工作……他们不能把我们分开,我不想一个人……
图灵不能离开工作,其实是不想离开 Christopher 。Christopher 俨然成了图灵初恋情人的替代。图灵以他自己的方式 -- 人工智能 -- 复活 Christopher 。他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对抗着这个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歧视与禁止。
整个电影其实带有一层悲情的色彩,如果说电影的悲情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那在你看来图灵的一生都是不幸的。所以你才想问:为什么生活一定要如此。人注定是对抗不了社会。你看到的是一个被社会压迫下的图灵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社会,最后敌不过社会给他带来的痛苦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往往就是那些无人看好的人,创下了无人能及的成就”,图灵小时候不合群,无法适应公学,不被人们所看好,后来破译了德军的密码,创下了无人能及的成就,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生活如果让人痛苦,所有的一切都将索然无味。但图灵的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其实和成就没有关系。即使没有那些所谓的成就,图灵也会因为社会对于同性恋的不认同而背负着巨大的痛苦。
电影中,图灵一生似乎都是不幸的,你希望在书中寻找一个不同的答案,你希望伟大的人可以过得幸福,哪怕很短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