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窦娥冤》"三桩誓愿"的文化心理

《窦娥冤》"三桩誓愿"的文化心理

作者: 山石阁 | 来源:发表于2020-11-11 18:07 被阅读0次

        窦娥对“天地”对埋怨、否定,以及“三桩誓愿”正是她极度的反抗方式。分别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三桩誓愿”是建立在“天人感应”的文化心理上的,作者用“天人感应”观来甄别冤屈。对“天地”的信仰,实际上就是理智上相信有一个自然的客体——在天地间主持人间的正义,评判是非曲直,从而构成观众接受上的“期待视界”。尽管在现实世界中,“三桩誓愿”不可能实现,但在人们的接受心理上却对客观存在的“实现”充满着坚定地“认可”,这一“认可”,正是“剧作文本”与观众“期待视界”的融合。正如马克思所说:“弱者总是靠相信奇迹求得解放,一位只要能在自己想象中驱除了敌人就算打败了敌人,因而失去对现实的一切感觉”。在中国戏剧中,肉体的失败,往往用精神的胜利加以补偿;现实的痛苦,常常被诗意的幻想所取代。

        三桩誓愿的实现,证明了她的冤屈,使她的故事带有更为强烈的悲剧色彩。证因为窦娥性格不是单纯的,她的从忍受到觉醒有着令人信服的发展过程。因此,这出悲剧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而窦娥那种“理不明,仇不报则死不瞑目”的反抗性格也显示更动人的艺术光彩。

相关文章

  • 《窦娥冤》"三桩誓愿"的文化心理

    窦娥对“天地”对埋怨、否定,以及“三桩誓愿”正是她极度的反抗方式。分别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

  • 乌托邦里的清官梦

    关汉卿的《窦娥冤》以窦娥衔冤的三桩誓愿的实现造成了与“东海孝妇”故事类似的扑朔迷离的离奇效果,不同的是,窦娥之冤得...

  • 窦娥可否不含冤而死?

    世人皆叹窦娥冤,窦娥心中也自冤。她甚至以血溅白绫,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来为自己申冤。俗话说冤有头,债...

  • 浅谈戏剧“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

    用今天的眼光看,但凡有点觉悟的人,都知道那些誓愿是无论如何都实现不了的,就六月飞雪也许有可能,可那也是气象变...

  • 窦娥冤

    导入 第一环节 学生概括 教师:三桩誓愿 学生齐读 明确问题:押韵,词语意义 教师指导诵读: 韵脚an的发音特点 ...

  • 【谈古论今】窦娥三桩誓愿的是与非

    窦娥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飞霜六月;东海孝妇”的古典神话,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含冤,就有根有据地许下了三桩誓愿:血溅...

  • 阡陌纵横~窦娥之说

    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

  • 六月雪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突然想到...

  • 怎样才能发现一根草上边的琼楼玉宇

    一、“释迦老汉”的誓愿 佛主曾有四大誓愿云: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边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

  • 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以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弘誓愿,属于缘事菩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窦娥冤》"三桩誓愿"的文化心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aj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