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叹窦娥冤,窦娥心中也自冤。她甚至以血溅白绫,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来为自己申冤。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三年大旱,冤的是百姓,怎治得了贪官?窦娥说:“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可见,窦娥的恨之深,恨到不惜让全城百姓受苦来替她申冤,恨到一反善良忠贞的品性来为自己喊冤。但我们不能怪她,因为他所蒙受的冤屈足以将她击垮,也足以让世人太息。鲁迅曾言:“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窦娥身上,我明白了这一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72158/0da938e37e0ccc23.jpg)
曾想,窦娥可否不含冤而死?在我看来,是可以的。倘若她许了婆婆的话,从了张驴儿,便不会有此等冤。可能你会说,她这般的贞洁烈妇,怎堪嫁与市井流氓?但张驴儿父子二人不正是婆婆的救命恩人?以身相许,看似荒诞,却也说的过去。
再者,她的冤死,是不愿婆婆受皮肉之苦,而认了罪。是的,她不惜一死,来完成对婆婆的忠孝。但我很困惑,早在婆婆劝说她时便告知她:“若不随他,依旧要勒死我。……儿也,这也是出于无奈。”而窦娥却言:“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张驴儿既一早就有害死婆婆的想法,还以此胁迫婆婆劝窦娥嫁予她,那么窦娥为何仍说出此番话,誓死不从?她既然孝顺,又为何不肯放下刚烈,为了婆婆以身相许?更何况,她自己也曾言:“催人泪的是锦烂漫花枝横羞闼……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说到底,莫不过是寂寞二字。如若出嫁,既可了内心寂寞,又可保婆媳二人的性命,张驴儿也不会误毒死自己的父亲,更不会栽赃窦娥,更别说百姓所受的三年大旱之苦。不是吗?
又言,事发后,如若应了张驴儿,私了此事,怎会落得如此下场?就算不应,她家财是有的,贿赂判官,在她看来许是荒唐,但确实明哲保身之举。错就错在,她不该相信这世道,不该相信人性本善。善人是有的,却不多,在官场上,则更是难寻。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72158/011d6b79fd5d8636.gif)
窦娥冤,是她的坚贞让她冤,是她的忠孝让她冤,是她对这世道的遐想让她冤。是的,只有她放下这些,她才不必含冤。如是,她未含冤而死,而一个人为了活着而磨掉了秉性,不也正印证了鲁迅的那句话?不也可悲,可叹?一个怨声载道的妇人与行尸有何异?如此看来,生是毁灭,死亦是毁灭。窦娥死,窦娥冤;窦娥生,窦娥怨。换作是你,你会作何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