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汉大学的第一次邂逅,是在高三教室副房的高校展示墙上,“最美校园”、“樱花”这些字眼吸引了我的目光,而随后一A一B+的等级要求迫使常年双C的我望而却步。而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第二次相遇,是在高考报考指南上,物理B+化学A的我,选择寥寥无几,我再一次看到了武汉大学四个字,好像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我来到了这里。
初识武大,总是惊诧于她中西合璧的孔雀绿琉璃瓦建筑,那一个个伸向云霄的飞檐,那一扇扇深红色的木窗,那一层层高陡的台阶,那一座叫做樱花城堡的地方,吸引了所有的目光。花开时节,游客如织,叶落时分,寂静无人。穿行于老斋舍的每一个角落,我会想解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每一斋的秘密,我会想知道闻一多先生和文学院曾经的故事。
然而历史太长,变迁太多,只能零零星星地记载在高阁的书卷中,其余的,只能从褪色的红字中去猜想,只能在万籁俱寂时听老图书馆无言的诉说。目光所及,仍然是古朴的拱门,是精细的重檐,是斑驳的石墙。历经百年风雨的洗礼,她有她承得住的分量,自有我读不懂的韵味,在秋高气爽银杏落叶之时,拾上一百零八级台阶,踩过每一处金黄的落叶,俯瞰珞珈磅礴的全景,独得一份幽静,独领一份风情。
岁月在时间的长河里流逝,我亲眼看着万林从施工现场摇身变为一座集艺术与历史于一体的博物馆,再到我成为那里的志愿者,我积极参加了每一个我能蹭到的活动,我拿到了杨红樱的亲笔签名,我在梅操举着相机看完了金秋的每一场比赛,我给每一个朋友家人当导游逛完武大......我深知,我对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建筑都怀有感情,每一处我总能说出一二,串联起她的历史和我与她的历史,这种情缘像是一颗种子,深深地扎在了土里。
在这四年的光阴中,有难能一见的物和景,但最让我难忘的,是我长久没有体味到的人文情怀,我在教四外墙长满爬山虎的教室里找到了。那是一个教戏曲的老师,叫易栋,开篇用一串妙语连珠讲起了民俗文化,真正的“妙语连珠”也不过如此。那个风扇吱呀吱呀响的初秋,是我在武大度过的最美好的日子,我忽然之间对黄梅戏、昆曲等戏曲产生了兴趣,为那个从来跳过的戏曲频道停驻,列表里循环着黄梅戏天仙配的曲段,它们真的如老师所说的一样美,它们的灵性滋养了那段时间我焦虑的内心。老师教诲我们要去体会人情,去感受经典,去深入自然,他对艺术的推崇,对老艺术家的尊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极限追求都深深感染了我,我在每一节课中都更深一步了解武大,感悟珞珈。如果若干年后再回武大,我要再听一听他的课,那才是真正的武大,一个有灵魂有气息的武大,爱她的人眼里有她所有的美丽和底蕴。
我看过四时四季的武大,听过各式各样的故事,用论语春秋和编程代码分别解读过她,时光的河入海流,当游客随着花谢而褪去,当梧桐絮不再漫天飞舞,当空气中再也寻不得石楠的花香,毕业的钟声敲响,终于我们要分头走了。
武大的美是图书馆门前银杏的一抹金黄,美得我眩目,是奥场梧桐上空划过的一颗流星,美得我心悸,是教四风扇声中传来的一声戏腔,美得我动容,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愿来者得其乐,去者不空杯。
编辑&摄影:杜蘅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南瓜物语
回顾岁月,重拾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