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地看,不管是读书还是别的什么活动,人不会永远在消遣,也不会总是在学习。
十几年了,我读了很多的教材教辅,现在也还在读,还有所谓的“专业必读书目”。对于这些和考试、考核、专业学习相关的书,阅读往往是被动的过程,有时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有时则只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人家把书都戳到了鼻子底下,我不得不读。为此,我经常莫名地怨恨学校里的各种“必读书目”,总觉得有些人管得太宽,太蛮横,好东西拿出来仿佛颁布一道圣旨,一张口就要所有人下跪服从。坐下来大家一起分享,不好?当然我必须承认,在某些书目里也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书,读起来十分让人开怀。但不管怎么说,动机是学习。是学习就要讲效率,先手腕上给你上个“最后期限”的枷,读书时到处跃动着欢快的倒计时。
不过,高考之后我还是“消遣”了蛮多书的,就是那种读到哪算哪的读法,可能前一秒还在津津有味地读着《堂吉诃德》,下一刻听说《夏日终曲》写得很不错,那我马上又会钻到另一个铅字搭建的世界里去瞧一瞧,至于什么时候再回过头来,我也不知道。可能这就是消遣吧,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随时拿起,随时放下。
学习和消遣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对于那些恶狠狠的“必读书目”,我希望它们越短越好,便于集中精力一举歼灭;但是对于消遣,我可以从各种渠道搜罗各种稀奇古怪的新书加入自己的书单,再一本一本慢慢悠悠地看,最好永远也看不完。前者,是书挟持了时间在追着我跑,我无路可逃;而后者是我频频往返于虚构与现实,发现哪一个都地远天高,时间也好像被铅字拉得无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