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阳光2018初级研修
研修报告——开启自我成长之旅

研修报告——开启自我成长之旅

作者: 阿呆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1:55 被阅读2次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省察”是大人物的标准,身为蝼蚁小民,过度省察的人生没法儿过,能时常反省一下自己就行。对我们小人物来说,没有比从心理学视角反省自己更切实可行、更靠谱的方式。

    心理学一些可操作实践的理论与技术,相当于给我们提供一种器具,类似于苍蝇拍吧,那些生活烦恼忧虑犹如苍蝇(最讨厌苍蝇,没有比拿它比喻更合适的了),看着那叫一个乱,一个糟心,如果赤手空拳,真没什么招儿可使。了解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就不一样了,瞅准了,眼疾手快,“啪”!大的不好说,解决个小苍小蝇没什么问题。

    心理学理论知识,很多来源于在观察基础上,对普遍生活的提炼总结,我们应用的时候,是一个逆向还原的过程,掌握心理学知识不难,难就难在能不能在理论知识跟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一座通行顺畅的桥梁。

    并且现在心理学分支越来越多,手心手背分开来看,一方面说明研究越来越细致深入,一方面也说明分歧越来越多,各门各派找不到一个万源归一普遍实用的总理论。分歧是因为各家各执一词,都不承认别家对。而各家又都能同时存在,有自己稳固阵营地盘儿,谁也不能从根儿上灭了谁,只能说明各家有各家对的有道理的一面。或者说,如果心理学真有一个普遍真理,像万有引力那样局限性地普遍也行,那么现在各理论分支的研究,对普遍真理的解释,类似于瞎子摸象,大家都不过是触碰到了心理学不同点和面,不全错,因为确实摸到了,不全对,因为没摸全。

    啰嗦一堆废话,我真正想说的是老师的治学态度、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方式,这是我最佩服老师的地方。他从来不会生硬死板地套用理论和技术,而是结合自己实践,从林林总总各家各派理论知识、技术中,灵活取用,“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并在实践中一点点验证修改,臻于完善。所以老师的三斧子已经不仅仅越来越娴熟,简单招数,也能使出优美弧度,真真做到“万花丛中过,花蜜沾满身”的感觉。

    还跟着老师学到一个特别实用有效的概念——具体化。好多问题,并不是问题本身有多难才难解决,而是我们习惯于往虚里找寻答案与解决办法,不去(不能、不愿)行动,问题才变得难解。因此老师一再敲黑板:具体!具体!具体!好比一群饥肠辘辘的人围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龙虾,研究怎么吃,囫囵个儿吃?拆解了吃?带皮吃?剥皮吃?这还不算完,就怕说着说着跑偏了——哎它咋长这样儿呢……为什么它的颜色这么漂亮……尾巴像扇子它是用来干嘛滴……这时候老师扒拉开众人一声断喝:别整些没用的,先弄熟才是正事!

    所以我总结老师执业最大特点,一个是踏实、不虚,一个是灵活、变化。

    踏踏实实着眼于问题,不形而上地虚化,灵活万变运用理论技术,不形而下地拘泥。这种度的掌控把握,源于老师多年勤恳实践与勤于思考的习惯,我们这些老师的追随者,虽不能一蹴而就,但老师走在前面,已经给我们打了个样儿,这条路我们再走,因为老师的指引,既少走弯路,又省却许多力气。

    老师的学生五花八门,有心理学爱好者,有因听老师课一听钟情者,有老师的来访者,感觉得出,前辈们好多以老师得意学生自居。我自己呢,虽没有成为老师得意学生的潜力,但我的的确确从老师那儿学到东西,有所收获。

    我是个骨子里很悲观的人,像马东说的那样,我也觉得人生底色悲凉。以前,我有几句口头语——没什么用……没什么意义……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这样了……研修过程中一遍遍反省自己,特别在回顾过往经历、更细致地觉察自己时,我发现自己实际并没有一味悲凉,而更倾向于加缪的态度——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背朝苦难,面向阳光。人生、生命不就是这样么,尼采说过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话:太阳从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中把纯金般的光芒投向了大海,以至于最卑微的渔夫也能摇起金色的船桨。

    再卑微的生命,也会被阳光眷顾。命运于我们予取予求,我们自己的得与失,得看自己如何赋义,是挫折中被耗损,还是磨砺中成长心智,我们自己有自主权。

    为了凑作业,扒拉以前零零散散,日志、说说、朋友圈什么的,恰好是一次全程回顾,这种俯视式视角,让我发现过往种种,自己不是像自己意识到的那样一味沉溺在消极、压抑、焦虑中,而是大多数时候,能在挫折中仰脸向前,向着阳光与温暖,如同一株倔强植物,不管能不能长成大树,我没有停止过努力向上,努力生长。

    万物本性一致,人的本能,真有一粒种子那样的潜力,哪怕落在岩石缝里,也要发芽、生长,朝着阳光的方向努力向上。这种潜力,可能类似于精神分析的生本能,存在–人本主义所说的潜能,总之派克老师把它称为神奇的力量。那是一种不肯屈服、勇敢向上的力量。

    梳理自己时才发现,那些年所记的东西,居然很巧合地验证了老师独创的疗愈方法——阳光日记。真实是什么?真实在哪儿呢?如果没有那些文字,我会觉得最难过的那几年,自己一直趴在泥窝窝里狼狈不堪。是那些文字、图片帮我构建起一个现在看过去甚至有些美丽的记忆,让我看见那个偶尔也会闪着光的自己。

    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自杀几乎不可避免,干预成功率奇低。要换以前,我也就重复重复那几句感慨,但现在不了,现在我是这么想的,对大数据来说,假如说干预成功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确实叫人灰心无力,好像不太有意义。可是对那唯一成功的一个人来说,成功率可是百分百,对TA来说,这需要考虑有没有意义这种问题吗?

    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个体长成TA最好的样子,性情平和从容、人格趋于完善,这是每个人毕生努力的终点,是派克说的少有人走的路。以往我遥望这个终点,如同云雾中仰望虚无缥缈的山尖,深深焦灼,焦灼于怎么样才能登顶,妄想有句神奇咒语,吧啦吧啦念一遍,睁开眼就在山顶。妄想如何长一对翅膀,呼啦几下就能落在山顶。妄想什么高人带着我,只要跟着TA就能走到山顶。研修三个月,老师一遍遍跺脚,路在脚下呢,看得太远指定虚晃,先盯住十里开外的地儿,一步一步走过去!刚刚踩着梯子战战兢兢爬到平房顶的我,才发现自己误入歧途四顾无路,那就踩梯子再一步步退回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先走到十里开外那个村儿再说。

    那个虚无缥缈的山尖,最后能不能抵达,能不能活到心满意足、一点点接近真实的自己,得等一步一步走着看,走到哪儿算哪儿。毕竟已经上路,走一步近一步。

    或者换个说法,先捡起地上的六便士,再抬头赏月也不迟,两不耽误,不是非此即彼的判断题。总之不能光仰着脖子看月亮,会断的(这样重新衡量月亮与六便士,不知道毛姆老师在天有灵,会不会气到无语)。

    也是老师用自身模式,以另一种形式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大道至简,如果说真理的本质简单明了,那么明白真理的过程也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神奇之路,就是从对曾经或不以为然或根本忽略的眼前的点点滴滴的认识开始。没看清眼下,就别急着眺望远方。连眼前的苟且都没整明白,如何驾驭得了诗和远方?吆喝诗与远方最起劲儿的,都是惯于逃避的!能安之若素了眼前的苟且,才配谈诗和远方对不对。

    我们十六位同学结伴而行,带着各自鲜明特质,在这种专业学习氛围专业作业设置里,他们如同十五面专业镜子,既让我见识他人,同时也观照自己。有与自己模式相差明显的新奇,有同质互相印证的心慰,有对清奇才情的欣赏,有对踏实勤恳的敬佩。三个月,大家坦诚相待,彼此鼓励,感情一点点建立,喜欢着,也感受着被喜欢,不管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这样一起陪伴,还会不会联系,这一段对我来说,已经印记。

    意外收获,“认识”了张秀丽老师和丁金波老师,虽然只是远远打量几眼,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内涵与气场,除了敬仰与学习,再没话可说,榜样的力量在于能让我们清晰看见“意义”可以是什么样儿的,不是高大上到触不可及,它就那样具体而实在地存在着,鼓舞你,影响你滋生信心与勇气。

    好像说过好几次了,我是奔着解惑报名研修班的,说多了未免矫情。现实原因,还没想过真正执业这回事儿,主要是没时间。那么研修即将结束,我再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

    以往,纠结、犹疑、惶惑几乎是我的背景色,心也惯性飘在半空晃悠。学习过程中慢慢清晰,这些都是因为不自信,背后藏着一个安全感不足的大洞,而果断选择、爽快取舍、踏实笃定这些我所向往的品质,是由安全感来夯实底气的。三个月结束,自我检省,最大感受,一点一点开始踏实、笃定,梳理过往种种,第一次这么清晰明了地评价过去的自己,那些杂乱与尘埃该消停的消停,该降落的降落,如同新雨过后,我看见一个原来也有光芒的自己。瞻望未来种种,我遥遥预设它的美好,脚踩实地,一步一步走向它,穿过风雨,趟过坑洼,一步一步,走向它。

    仿佛完成一次精神着陆,那个安全感的洞,虽然不会完全填平合拢,但现在能平静地看着它,看到它的底儿,我会带着它跟我一起走。

    跟周围人相处过程中,家人也好,朋友也好,哪怕交臂而过之人,所学的这些理论、技术,除了指导自己,也能从不一样的视角,去影响他们,这是学习的另一层收获。

    禅宗那句“担水挑柴  无非妙道”,也不再是一句摆酷姿态,一下子落到实处,落到眼前“很好,这次我没有任性”、“我明白自己为什么对这件事焦虑,我能搞定”……忽然发现有些理儿乍一看过于简单,你以为你懂了,等有一天你真懂了,才知道以前的懂是怎么回事儿,真懂又是怎么回事儿。

    生命质量不在于经不经历风雨、能不能规避风雨,那些风雨不是用来躲的,让心灵更强壮是它们唯一意义。不管经历什么样的风雨,有几分定力应对、能不能镇定应对,是接受还是承受,穿风雨而过,即使没有毫发无损,心能不能依然鲜活明亮,这些,才是生命质量所在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研修报告——开启自我成长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fc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