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孩子九个磨,磨蹭是孩子最常见的行为,一般早上起床磨蹭,吃饭磨蹭,写作业磨蹭,晚上睡觉磨蹭。家长通常是提醒他,催促他,不听唠叨,然后就怒了,开始吼叫、惩罚、警告,亲子间战争爆发也是常有的事。6~12岁的孩子,家长说的越多,孩子听得越少。家长明明知道这些方法都无效,却还是一再地运用,其实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家长根本不明白孩子为什么磨蹭。一般说来,磨蹭可以分为以下七类。
1. 吸引注意型
孩子最喜欢的是被鼓励和肯定,其次是被批评和责罚,他最不喜欢的是被忽视。他表现良好时,你一方面认为是应该的,另一方面认为不应该打扰他“专注写作业”,客观上就是忽视他,这是孩子最不喜欢的。当他无法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肯定时,会退而求其次,用不好的行为被提醒、催促,甚至被批评和责骂,至少孩子得到了家长的精力和时间,即孩子的行为目的达到了。给家长的建议就是: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就一定要鼓励和肯定他,当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时暂时忽视他、不理他。要注意:鼓励孩子一定要具体,说细节才有效。
2. 家长期望过高型
孩子考了95分,家长会立即指出那个5分是怎么丢的,多数都是粗心造成的,家长会说孩子不认真、不细心等,毕竟得到100分的机会比较少,孩子多数时候都是被批评、指责的,孩子就会误认为自己不够好,家长不喜欢自己,家长只喜欢100分。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总是被笼罩在挫败感中而无法自拔,自我评价极低,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对于这样的家长,建议把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加入时间因素,给孩子一个进步的空间,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到努力后的成功——成就感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3.父母包办型
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了,替他穿衣服、喂饭、整理书包、衣物等。不会系鞋带扣子的孩子更是大有人在,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幼儿园阶段得到锻炼,而家长都替代了,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生活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和锻炼,到了上学阶段,也就没有办法迁移至学习能力,而学习——听讲、写作业、考试等是家长无法替代的,表现出生活、学习都磨蹭的现象。对于这样的家长,赶紧从生活习惯开始,要给孩子自己锻炼的机会,让他多去尝试,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生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4.杂乱型
作业太多,所有作业做完之后就要睡觉了,孩子感到无望,因为写作业意味着更多的作业,有些孩子甚至到晚上12点都这不完作业。孩子的自主时间周一到周五每天应该有一小时,周六日应该有一天。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孩子就会消极抵抗,表现花样翻新的磨蹭。
5.慢半拍型
有的人天生反应比较慢,这和他的神经过程有关。对于天生慢半拍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有适当的期待,另一方便要训练他的反应速度,以加强孩子的竞争意识。
6.缺乏时间观念型
这类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放学回家先玩了再说,等到父母催促才慢腾腾地写作业。对于这类孩子需要训练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中的任务,持之以恒,提高自制力。
7. 注意力分散型
这类孩子容易受到周围的事件干扰而分神。例如,有的孩子听课时,听见小鸟叫声他就走神了;正在写作业时听见门铃声,他就跑去开门了……这种现象一二年级比较多见,这个阶段的孩子目标感不强,注意力容易随兴趣转移,需要家长帮助他设定小的目标,让他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最开始以10分钟为单位,然后延长至15分钟,以此类推,直至40~50分钟。这个过程也是提高孩子自制力的过程,需要在他的大脑中培养一个小警察,每当他的注意力分散时,这个小警察都会提醒他“快回来,你还有事情要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