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刷屏时,我没有时间,因为在紧张备考,只零星看到一些推送片段:蓝天,白云,雪山,溪水,牧场,羊群,牧草,沙漠,人们骑马放牧,树干上挂着马儿洁白的头骨……很多人梦中的诗和远方,一股脑呈现出来。
想看怎么办?不如找一个折衷的办法,晚上临睡前先听一听《我的阿勒泰》,放假了再补上电视剧!
李娟的文字是熟悉的,高考试题出过她的散文《我们的裁缝铺》,平常做过《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等,这次又听了《我的阿勒泰》。
她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写她打工被嫌弃被坑,写她乐观通达不执拗勇敢向前看的妈妈,写她们母女之间的观念冲突,也写以汉人的眼光来看待哈萨克族人的传统……李娟有自己的语言表达系统,很多人喜欢她个性化的表达,我也是。
我觉得她对写作除了有热爱,有坚持,更有她对生活的用心琢磨。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有一篇课文叫《咬文嚼字》,说到有些人写作喜欢坠入“套板反应”,“寻章摘句老雕虫”,就是表达时喜欢寻找现成的语句,喜欢窥视别人的表达习惯,但李娟绝不,她的文字是很有辩识度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人能不能写出好文章,跟学历关系不太大,李娟高中没有毕业,就辍学打工,生活是她最友好大方的老师。
昨天下午,我们这里终于久旱逢甘霖。在哗哗的雨声中,我一口气看完了八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把散文中零碎的生活改编成电视剧,需要找个主线,编剧们找的主线是爱情。李娟的妈妈渴望好好谈一场恋爱,却被人骗钱骗色,女儿为她打抱不平而差点置身险境,这恋爱谈得有点危险。我总觉得,张凤侠的扮演者可以找一个更粗犷点的人。
跟她的文章相比,电视剧更注重情节的推进与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冲突,但我觉得还是看书更能体会李娟语言的美感、灵性与幽默。她写妈妈出了一次远门旅行的《台湾记》,把一位很少出门但去了一趟台湾,看到外面新奇世界的妈妈心中的震撼与炫耀写得要多细腻有多细腻,要多生动有多生动。我读着读着就止不住笑起来。
“自从我妈从*台 *湾旅游回来,可嫌弃我们大*? 陆了,一会儿嫌乌鲁木齐太吵,一会儿又嫌红墩乡太脏。整天一副“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下去”的模样。抱怨完毕,换下衣服,立刻投入清理牛圈打扫鸡粪的劳动中,毫不含糊。
之后,足足有半年的时间,无论和谁聊天,她老人家总能在第三句或第四句话上成功地把话题引向*台 。 湾。”
朋友们如果有兴趣,不妨一看或者看一。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