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饭

作者: 赵枚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05:51 被阅读0次

“莎莎饭”,是老家对苞谷饭的称谓,听起来很亲切。一碗莎莎饭,承载了多少童年回忆。

苞谷在雅砻江边成片种植,是老家的主产农作物,自然莎莎饭就成了故乡人的主食。在曾经粮食艰难的时代,如果家里有点大米,是舍不得吃的,家里来客人或是过年才能吃几顿大米饭。那时吃莎莎饭,总觉得粗糙无味,越吃越厌,可又不得不吃。从没想过有一天,莎莎饭会埋藏在我的味蕾深处,一掀开,全是想念。

七八月的苞谷地里,绸绿一片,苞谷秆整整齐齐排列地里,风吹过,芦苇般的叶子哗哗作响,随风摇曳,如翠浪起伏;这时间苞谷棒子大多挂上了粉红色的须缨,这也是苞谷最嫩的时节;记得有一次,我跟堂姐,趁打猪草的机会,钻进了苞谷地,瞅准那种未结棒子或棒子结得纤小的青青苞谷秆,折断就嚼;这种结不了苞谷秆,老家人称“空秆”,虽然吃起来不像甘蔗般浓甜,但那也是一种清香的甜。

等到了九月,可以摘下几棵嫩苞谷棒子,丢进柴锅灶余烬里焐熟,那焐出来的玉米又香又醇一口咬下去,柔嫩香甜。这味道难以和后来的苞谷饭联系起来。

等秋天苞谷掰回家,撕去苞谷壳时,人们便挑个大、粒满的苞谷,堆放在一起,晾干。抹苞谷的时候,只看见一粒粒苞谷从大人们的手里和棒子分离,接着用石磨把干苞谷粒反复磨碎成面粉备用。

从我记事起,家里蒸莎莎饭就是母亲的事情。那时,考验一个农村妇女是否能干,先从蒸出的莎莎饭是否松散开始。

那次,我看见母亲拿木撮瓢从石磨的木槽里把苞谷面舀出来,倒进竹筛子里过掉糠皮和粗渣,筛出细粉,舀适量堆在竹簸箕里,边洒水边抓匀,形成湿润而松散的状态,她接着用双手把抓好的细粉捧进备好的木甑子里,铺放均匀盖好,开水上锅,烧旺柴火蒸第一遍。大约半小时后起锅(这时莎莎饭差不多已经熟了,但是很干,很粗糙,她倒在簸箕里再洒水抓一遍,这是一道蒸苞谷饭断不可缺少的工序,叫做“打回堂”。接着放回甑子里大火蒸第二次,仍是大约半小时。香喷喷的莎莎饭就做好了。

后来,母亲又把蒸莎莎饭做了“改良”。她把大米煮得半生不熟,滤出米汤,参进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苞谷粉拌均匀,然后再蒸熟,未熟之前浇少量开水,拌和均匀,再继续蒸。这样做出的莎莎饭,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叫“金裹银”,金黄,雪白的搭配是“色”,每颗大米的表面包有一层金黄的苞谷粉,吃起来又松又香,这是“味”。母亲做出的莎莎饭色香味俱全,让人回味无穷。

沈从文在《从文家书》中说“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想说,吃过很多美味,遭遇过很多种类的添加剂,才知道只爱雅砻江边原生态的莎莎饭。

时光荏苒,被劫持的味蕾是当年雅砻江边那些莎莎饭从舌尖淌过的岁月,那只是粗糙,从来不是粗砺。

相关文章

  • 莎莎饭

    “莎莎饭”,是老家对苞谷饭的称谓,听起来很亲切。一碗莎莎饭,承载了多少童年回忆。 苞谷在雅砻江边成片种植,是老家的...

  • 和莎莎吃了次饭

    昨天晚上为了改总结报告,一直到九点多,回到家已经十点过了,晨晨都已经上床睡觉,不过伊伊还在睁着眼睛等我。 今天早上...

  • 莎莎

    宝贝 你是草丛的虫鸣 陪我聆听 那个夏季的风声 你是雪的雪 像雪一样 爱我 我找不到你给我写的信了 亲爱的 我把它...

  • 莎莎

    莎莎坐在后座,姐夫开车,姐姐靠在副驾驶上,刚掏出手机聊天,姐夫就开口道,方莎哎,别老是玩手机哦,看看外面的世界哦。...

  • 莎莎

    与莎莎初见在夜市宠物街,那时候莎莎还不是莎莎,只是一只萨摩幼犬。 这天,同样也是老婆的生日。 萨摩对于女孩来说,杀...

  • 莎莎

    那次我们一行人去南昌,浪在中山路上,很有缘的遇见一家男装专卖店。 班草说要买衣服,于是我们陪他进去买。他挑挑拣拣,...

  • 莎莎

    不经意的回头 看见你那迷人的双眸 可能是彼此眼神的邂垢 带帆的小船儿几艘 一直在我心里 漫无目的的游 用不出优雅的...

  • 莎莎

    莎莎是一个八年级的爱傻笑的女同学。如果不是傻乎乎地对着每一个人笑,在班上谁也不会注意到她。平日里,很多同学都是埋头...

  • 莎莎

    2017/03/29 (旧文重发) 我对莎莎说, 有空我一定写一篇关于你的文章. 她笑说, 真的吗? 会有人看吗?...

  • 莎莎

    現在經常在網上看到別人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容易」,偶有感觸,但是看看大家也都過的挺好就沒什麼好去再想的。直到昨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莎莎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mz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