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507天 23.7.24 运动打卡第485天 3382h 约练768
心理从感觉开始,如果感觉出问题,人就很难有更多的心理过程。
一、感觉概述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个别属性。
2.感觉的种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及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
感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敏感程度。
适宜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最敏感的那种刺激。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刚刚引起感觉的微弱刺激的能力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也称最小可觉差(简称j.n.d)。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三、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有些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有些则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
明适应、暗适应(视紫红质合成)
视紫红质分解得快,合成得慢,所以对光适应快,对暗适应慢。戴上红色的眼镜可以保护对暗适应。
2.感觉后象(后来的图像)
如在注视电灯光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一个光亮形象,这是正后像,以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形象,出现在光亮背景之上,这就是负后像。
3.感觉对比 幸福源于什么?
4.联觉(联系起来的感觉)
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了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例如:红、橙、黄色使人觉得温暖—“暖色”;
蓝、青、紫色使人觉得冷——“冷色”
冰箱只能是冷色,因为红色叫人觉得制冷效果不好
娱乐场所多用暖色烘托热烈气氛
四、各种感觉
1.视觉
(1)适宜刺激:波长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光波)
(2)视觉器官
锥体细胞——明视觉(昼视)器官
短粗,呈锥形,主要分布在网膜中央窝及附近,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杆体细胞——暗视觉(夜视)器官
细长,呈棒状,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边缘及附近。在昏暗的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3)颜色视觉
1.颜色的特性:
彩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
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饱和度: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2.色觉异常
色觉异常:是对分辨颜色有困难,但是对明度非常敏感,色弱和色盲。
(1)色觉有缺陷的人靠明度来“辨认”颜色
(2)色盲:全色盲和局部色盲
①全色盲: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
②局部色盲:有某些颜色经验,但经验到的颜色范围
比正常人要小得多。
例如红-绿色盲看不见红光和绿光,但能看黄蓝。
黄蓝色盲看不见黄和蓝,却能看红和绿。
(3)色觉异常大多来源于遗传
(4)男性比例远大于女性。
2.听觉
1.听觉刺激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由物体振动所产生;16-20000赫兹的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其中1000 至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2.听觉的感受性
(1)听觉感受性与年龄
20岁前随年龄增高感受性逐渐增高
60岁后随年龄增高感受性下降:首先是高频的丧失;逐渐增加到低频的丧失;最后到中频(1000—4000赫兹)的丧失。
噪音不仅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也取决于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
3.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适应环境的需要造就了动物敏锐的嗅觉
用进废退,核心竞争力很关键
4.味觉
1)适宜刺激:溶于水的、有味道的化学物质。
2)味觉感受器:分布在舌面、上鄂的各种乳突内的味蕾。
3)味觉分类
(1)基本味觉:甜、咸、酸、苦四种,在舌面部位不同.
(2)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四种味道混合,并保留原来味道,不是新味道。
5.皮肤感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
皮肤感觉的基本形态:触压觉、振动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6.平衡觉:静觉,反映反映了人体的姿势和地心引力的关系。
平衡觉的感受器:内耳的前庭器官
当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方向发生变化时,刺激前庭器官产生平衡感觉。
晕车晕船就是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的。
7.运动觉:又叫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动觉在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8.内脏感觉:机体觉,饥渴、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性及疼痛等感觉。
①内脏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还具有放射性;
②当内脏器官正常工作时,内脏感觉的信号被外感受器的工作掩蔽着,内脏器官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弱、少,因而不能意识到;
③只有在内脏器官发生功能异常或病理改变时,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
9.痛觉
痛觉没有适宜刺激,只要受伤害就会痛,各种感觉器官和肌肉中都有痛觉。
功能:痛觉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作用,具有生物学的意义,痛觉最难以适应。
痛觉的感受性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原因在于:1)早期经验对疼痛的影响;2)产生疼痛的原因和后果的评价;3)文化教育的影响
五、知觉
1.知觉概述
1)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反映。
2)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这种知觉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选择性——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
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理解性:在知觉某个物体的时候,总想知道它是什么
六、知觉的各类
1.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
包括(1)大小知觉: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小、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动觉和触觉也起着作用。
(2)形状知觉: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由视觉、触摸觉、动觉来完成。
由于生活经验,一个信息都能引起物体形状的反映。
(3)方位知觉:
(4)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和事件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的类型差异:听觉估计准确性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活动内容的意义:内容丰富容易低估,枯燥容易高估
时间的持续性长短:长时间容易估计短,短时间容易估计长
本人的态度和情绪
3.错觉(错误的知觉)
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即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知觉)
错觉的特点:1.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2.只要条件具备,就会产生错觉,无法克服
总之,绝大多数人在同样的认知环境下都产生同样的错觉,从某种意义上说,错觉是正常的。是客观存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