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法忽视父母保持的价值观,不是全面服从、接受,就是彻底防抗。家庭的价值观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但孩子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决定是接受或不接受哪些影响。孩子通常会拼命努力来回应父母的期待,但当无法负荷时,就不再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同,于是会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不应当让自己的期许束缚孩子的人格发展,让他们自由选择吧!
阿德勒认为,一味斥责和威胁孩子,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和勇气,产生“我不好”“我做错了”“我给父母带来了很大麻烦”等父母情绪,反而会做出更多不当行为。反复提醒作为父母的我们,了解孩子,平等的视线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需求,发现孩子的优点。
对儿童过分溺爱和骄纵,也是孩子产生错误行为的重要原因。我属于严格类型的父母,但是也看到现在确实有些小孩被溺爱骄纵的不像样,“你值得被宠爱,和对方就应该宠你是两码事”。正面管教理念据说就是基于阿德勒的理论形成,当我们不想或不愿满足孩子时,他哭闹,我们接受、陪伴,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这不可以”。通过亲密的沟通,是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当然,重要的是,建立彼此信赖的亲子关系。
亲身体验结果的方式,远比处罚来得有效,也就是“自然惩罚法”,让孩子亲身体验结果,意识到错误,自然地修正行为。但切记,父母不可在一边唠叨和指责,否则孩子感受这依然是一种“处罚”,孩子在处罚面前可能会暂时性地妥协,但“治标不治本”。
“个人对童年生活情境的阐释决定他生活的意义——积极的阐释产生积极的行为,消极的阐释产生消极的行为”!如ABC法则所讲的,A客观发生了,穿过我们不同的信念B,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影响C,我们能做的是尽量秉持正面积极的信念B,对A进行积极的阐释。上次有个妈妈哭诉因为工作对孩子的陪伴太少,因为听过樊登读书会讲过,我告诉她,有的孩子没有父母足够的陪伴,觉得所有人都不够爱他都亏欠他,而有的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依然乐观开朗,因为他们对父母没在身边陪伴这件事的解读不同,因为工作无法陪伴很多(事实),但父母爱他,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尽量为他创作生活条件),身边的人也爱他。
困惑时,多问问自己,“孩子通过我的教育方式学到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