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两度自杀,为何又想方设法活下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05964/419e0e4c9ebb16a6.jpg)
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历尽艰辛,最后须发尽白才回归故里,苏武是民族气节的象征。今天重新看《苏武传》又泛起了少年时候的疑问:苏武曾经两度自杀,为何后来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岂不是前后矛盾。
苏武作为汉使,任务未完成,手下人却勾结匈奴人叛乱,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两国的矛盾。苏武自觉有愧于国家。两次自杀,第一次自杀是因为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耻辱,所以要自杀避免受辱;第二次自杀是为了杀身息祸,为国雪耻。敌手都大惊失色,同行者放声大哭,敌方君主被打动,正侧结合,表现了苏武忠贞不渝、舍生取义。
苏武没有死成,敌人要招降他,先后用了威胁法、折磨法、熟人劝降法。先在苏武面前斩了他的副手虞常,威胁说,不投降的人一律处斩;副手张胜架不住胁迫,投降;苏武不为所动。匈奴接下来对苏武进行严酷的折磨。肉体折磨: “幽武” “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啮雪,咽毡毛”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精神折磨: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等。 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熟人劝降:卫律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告知家人的不幸遭遇;再以切身体会诉说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 “安危不可知”。苏武不为所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05964/334d1fb29cd3ac08.png)
苏武自杀失败,匈奴劝降失败后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之前的求死转为求生,因为他要证明汉使的气节不可折辱。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时时提醒自己不忘使命。可见,他的求生求死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只不过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苏武的身上凸显了信念与意志。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集于他一身。
苏武一生的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他坚守信念,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
苏武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 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 这力量叫精神!这更是一种气节!宁折不弯!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05964/c61188dec8825e52.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