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心理学与身心灵成长,越来越受大众关注和传播。
幸福的童年,滋养一生;不幸的童年,用尽一生来治愈。
这句话,大概已是心理圈的至理名言了!
几年以前,我也时常沉沦在自己童年的“不幸”中,难以自拔。各种负面能量,层出不穷。
我把那个阶段称之为,间歇性颓废瘫痪与间接性踌躇满志!
那段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直到我学会了原谅、宽容、接受和放下,不知不觉中走出了那个心里囚笼。
回想过去十年,时常感到惭愧,一事无成,没有什么成就,也好像没什么长进。
但现在我想告诉自己:“我用了十年,学会了不争。”
不争,就是我最大的心智心性的成长。
从一个争强好胜、脾气暴躁的年轻男孩,变成一个比较沉稳内敛、不争不比、有自己独立思想的男人。
虽然,我还有太多的不足和缺点。
我常常告诉自己一句话,能够掌控自己情绪和脾气的布衣,胜过一个攻下城池的将军。
用中国的古话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我还没达到这么高的境界,但相比几年前来说,现在的脾气似乎越来越温和了,情绪也平和了许多。
什么都可以遗传,唯独这暴脾气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并不想在我身上看见父亲当年动不动大发脾气的样子。
那时年龄弱小,着实让我恐惧了好几年。
暴脾气,在我看来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我现在还是会鼓励年轻的小兄弟,敢拼就会赢。这两天一个20岁的小舅子,去当兵了。
我鼓励他们去争,去证明自己,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去做更好的自己,去创造更好的未来。
但过了而立三十后,我告诉自己,不争了,没有什么一定要争个对错和输赢;把对和赢,让给别人又有何妨呢?
堵车的时候,退的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
让别人先过吧,何必一直杵着。
当我有这种想法,也这么做时,我发现自己心态平和了许多。
哪有那么多事情值得生气。
我时常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我发现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想要证明和被认可的心理。
而这份心理需求,恰恰是童年和少年时,一直不被父母满足的!
我一直在用对抗的方式,想去证明自己。
前几天,我父亲说了一句话:你18岁以后,像是没有人管的一样。
是啊!的确如此。
其实,我早已意识到。
但是,我不后悔,与其被父母无意识的控制欲操控,我宁愿自己趁年轻出去撞个头破血流。
自己经历风雨,自个儿成长。
管好自己,爱自己;自律,自爱。
我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不愿也不必依托于父母与他人。
最近,我告诉自己:放下这份心理需求,你不再是过去那个小男孩,你不必再去奢求父母与他人的认可,你也不必为了谁去证明自己。
活好自己,别人认不认可,没有那么重要,世俗的标准未必是你的价值标准。
一定要证明自己很行,才有自信嘛?
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嘛?
你的追求是什么?
过去十年,我只学会——不争。
现在,我要告诉自己,学会一个字——静。
静下来,读书、写作、健身、工作、生活、陪家人;
静下来,好好和自己独处;
静下来,问问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静下来,不急不躁,默默耕耘自己;
静下来,做好内心建设,让身心归位;
静下来,内心会逐渐清明。
我要的是,一个笃定的内心,敢于坚定的走自己选择的人生旅程。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