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喊话那些勤快的家长:别作了!请“懒”点,再这样做孩子直接养废

喊话那些勤快的家长:别作了!请“懒”点,再这样做孩子直接养废

作者: 未来树 | 来源:发表于2020-10-16 14:16 被阅读0次

这个十一假期,蓉姐的儿子又成了全村的焦点!

在别家孩子旅游,玩耍时,他却利用假期跑遍市场,做了一份策划方案,还被一家著名企业采纳,名利双收。

当被告知这件事时,蓉姐夫妇都表示,不知道儿子在做什么,以为天天只是出去闲逛。

今年高考,她儿子是全村唯一一个考上全国重点一本大学的孩子。

这件事,曾一度让很多长辈们大跌眼眶。

因为,日常在自家孩子读辅导班恶补,或在家奋战写作业时,

蓉姐的儿子却总是在“玩”,“诱惑”的孩子们不能好好学习。

在别家,因为孩子学习全家总动员鸡飞狗跳时,

蓉姐家却是一片祥和,一家人不仅有说有笑,还经常和儿子一起出门散散步。

所有的邻居都认为,父母在管教上这么懒,这样“纵容”孩子“玩”,早晚会害了孩子。

结果,却出乎意料!

那些很“懒”的父母,却能养出勤快优秀的孩子,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父母“无作为”,孩子才能有所为

在《富爸爸穷爸爸》中有这么一句话:“忙碌的人常常是最懒惰的人。”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很多时候,家长越是忙忙碌碌,越是收效甚微。

孩子写作业时,我们集中十二分精力的去监管,同样的题却一错再错。

孩子阅读时,我们费尽心思的一个发音一个声调的去辅导,下一遍却更加糟糕。

孩子的业余爱好,我们也要一一把关,结果兴趣成了无趣。

这些所谓的忙碌和辛苦付出,最后却成了最无用的功劳,收获也是适得其反的效果。

其实,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

很多时候,父母“无作为”,孩子才能有所作为。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蓉姐说:“我和爱人工作时间很紧,平常都是儿子自己规划学习时间,我们偶尔和孩子谈谈心,听听孩子的想法。”

不要总觉得,孩子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实,在3岁左右,孩子就开始拥有独立观察和模仿的能力,且会有一定的规则性。

很多家长总认为,教育孩子一定要严格管教,今天的严厉是为了孩子的明天。

最近,一些“铁腕父母”、“爸妈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等教育谋略,极为盛行。

但孩子被逼迫取得的成绩,却永远不是自己想要的,仿佛身处枷锁之中。

就像张德芬在《不要活在父母的期望里》一书中曾说:

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念头所困,好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捆住了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动弹不得,然后我们还抱怨说:都是他们,才害我这样的。

这是多少孩子崩溃的心声。

与管教相比,孩子最需要的是做自己。

樊登曾分享,他儿子从幼儿园开始,写作业他们从来不陪同,

更不会勤快的为儿子检查作业,但儿子的作业从来都完成的非常好。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不仅成绩优异,更会与他和妻子主动讲述一些自己的失误和一些看法。

对于儿子的教育,更是懒得采取监管手段,更不会一个严厉,一个温柔的,企图间接去控制孩子。

当父母的管教成了一种习惯时,孩子的主动就开始退化;

 

当父母的管教成为一种负担时,孩子的学习精力就只能用来应付父母。

父母只有适当的“懒”一些,再“无作为”一些,放下手中严格管教的缰绳,孩子才能拥有驰骋的能力。

太听话的孩子,走不出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总是在孩子身上寄托很多美好的期待,想给他们最稳妥的未来。

让孩子听话,更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要求。

父母根据自己认为的美好未来,去控制孩子,让他们活在被规定的框架里。

可那些美好未来,也只是父母眼中的完美。

更甚者,有的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口号,把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囚徒”。

对孩子的控制,更是恐怖如斯。

为了打造一个“完美”听话的孩子,完全无视孩子的想法。

曾听过这么一则故事:

在班级里,老师让每个学生报名一项喜欢的乐器,参加课外特长班。

老师告诉孩子们,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

第二天,学生们都开心地报了自己喜欢的乐器,却有一名男生闷头不语,好不开心的样子。

老师问他为什么,他却说不知道怎么去选择,妈妈帮忙选择了小提琴。

老师问:“那你喜欢小提琴吗?”

男孩却茫然的摇头说:“我真的不知道,我是听妈妈的话才选择的。”

后来,老师也发现小男孩是真的不喜欢小提琴。

那些父母选择的路,最后,却成孩子人生的拦路石。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逼孩子只能听话懂事,简直是对孩子心灵最残酷的刑罚。

在这条残酷的规则里,孩子不能有自己,更没有自己的灵魂。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控制孩子,逼孩子听话,不如适当放手。

父母的“懒式”教育,更能让孩子自己成长,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心理学家证明,孩子的自控能力远远超出父母的想象。

1971年,心理学家德西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一些学生参加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将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每个学生答完一道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一组,不给任何的奖励。

在两组学生休息的时候,实验者却发现:

给予奖励的那组,在自由活动时,只有极少的学生在继续解决问题;

而不给奖励的一组,大多数学生都自我主动的热衷于去解尚未解答的题目。

结果可以看出,在外在因素的控制下,人的求知欲望不仅没增加,反而降低。

但自发的兴趣下,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反而很强。

父母“懒”一点,学会放权,对孩子的自我独立是成全,更是助力。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那些被肯定的孩子,才不会让父母失望

在成为父母之前,我们也都曾是孩子。

也都有过无数期待,渴望被认同,被父母肯定。

父母一个欣赏的眼神,我们都能延伸出无限的动力。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你越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和认同,越能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自我标准,孩子离期待的目标就越接近。

父母越是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自由,孩子越是能够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反之,那些“勤劳”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事事监管,次次代办。

 

不仅教不出独立自主的孩子,反而使孩子因为被控制,而失去独立的欲望或更加猛烈的反抗。

去年,曾有这么一则新闻,一个12岁的男孩因为写作业,打了自己的妈妈,最后,母亲无奈选择报警。

当警察叔叔来造访时,孩子却伤心的说:“她能打我,我为什么不能打她?”

原来,母亲如往常一样辛苦的辅导儿子写作业,手段也是一如既往的雷霆。

威胁利诱都试了,孩子却没有像以前一样听话,甚至还出手打了妈妈。

虽然警察表示,母亲是为你好,才会这么严格的。

但这严格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为他好,而是被一次次的否定,被一次次地打击。

罗曼罗兰说:“严厉的教育会像烧红的烙铁,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

最后,母子虽然握手言和,但这伤害却已成烙印。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父母不许反抗的严格管教,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的否定。

与其不准孩子这么做,不准孩子那么做,费心费力地管教,不如做个“懒”父母,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看看他的能力。

只有给予孩子更多的认同和肯定,他才有独担风雨的能力。

一位心理学博士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我们爱孩子,总想为孩子承担所有,但分离是必然,孩子终将要自己迎接风雨。

作为父母,“懒”就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少干预,多肯定,让他们拥有独立掌握命运的能力。

被认同和肯定的孩子,才会越发自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活成我们的期待的模样。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在离开父母庇护之前,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独担风雨的能力。

活在父母的“安全笼”里,也许会一时安全,但父母不在了,他还有生活的能力吗?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再好的成绩,也不如他有处理问题的能力;

再听话的模样,也不如他轻松做真实的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不妨“懒”一点。

 

时而在孩子前方做好榜样,给他们指引方向;

 

时而隐于身后,偷得浮生半日闲,让孩子自己勇闯天下。

共勉!

相关文章

  • 喊话那些勤快的家长:别作了!请“懒”点,再这样做孩子直接养废

    这个十一假期,蓉姐的儿子又成了全村的焦点! 在别家孩子旅游,玩耍时,他却利用假期跑遍市场,做了一份策划方案,还被一...

  • “懒”父母反而养出勤娃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懒”,很多家长这样抱怨着,懒惰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勤快”的家长!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事儿! 其实做...

  • 家长懒,孩子就勤快

    对于幼儿我们不要有太多规矩来限制他们,不要这也不让他们做,那也不让他们做,这样不利于他们的想象力的发挥,我们很多家...

  • 一个务实的人

    都说懒妈妈可以养出勤奋的孩子来,勤快妈妈却养出懒惰的孩子。其实这话有点道理。一个同事说起她老公,完全就是这样的概念...

  • 关于娶媳妇

    宝宝很勤快,擦飘窗 我问他你以后娶老婆是勤快一点的还是懒一点的,他说娶勤快一点的,这样我们就可以轮流做家务了 我继...

  • 关于娶媳妇

    宝宝很勤快,擦飘窗 我问他你以后娶老婆是勤快一点的还是懒一点的,他说娶勤快一点的,这样我们就可以轮流做家务了 我继...

  • 父母懒点,孩子更勤快!

    身为父母,你并不是非得为孩子如此拼命。 因为,那样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两个人,从相识,结婚,生子,育儿。这一过...

  • 做父母不可偷的几个懒和应该偷的懒

    做父母之后,我会更多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都说懒娘养勤快女儿,当今父母是否真的会偷懒呢? 父母不可偷懒之把孩子丢...

  • 懒妈养勤女

    一直都听老人们讲“勤娘养懒女”,就是因为妈妈太勤快了,帮孩子们把事情都做完了,孩子们没事可做,自然就会越来越懒。 ...

  • 勤快婆婆养懒媳妇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本来,媳妇忙了一天,回到家能吃到婆婆做的可口饭菜,的确很幸福,但幸福要相互拥有才能真正快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喊话那些勤快的家长:别作了!请“懒”点,再这样做孩子直接养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pz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