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什么?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书是人类精神的延伸。
是人对自我精神符号化的落实。
人的精神里藏着三种东西:情感、信仰和思想。
于是我们的书籍大略可以分为这三种:文艺作品、民族圣典和思想巨著。
文艺作品最容易理解,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
在原始时代,文字和图画是不分家的,谓之“书画同源”。文字就是图画,图画就是文字。换言之,图就是书,书就是图,虽然后来文字和图画分野判然了,可还是常常被合在一起。河图是图,洛书是书,河图洛书并在一起,这就是“图书”。我们今天的书籍里,也往往是文字和插图并用。图,也是一类“书”。
各个民族最早的精神成果往往是文艺作品,表象这一个古老民族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性体会,并充满对自然的感性想象。各民族最早的文本往往都是文艺作品,并且,往往都采取诗歌这种最感性的表达方式。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古中国的《诗经》等。
谈起文艺作品的时候,我们也要想到音乐,想到音乐家用音符写作时并不弱于作家的激情和辛劳。音乐,是文盲用心也能读懂的书。
民族圣典,这个称呼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陌生。然而,就像我们一提到西欧中世纪就会想到 基督教,一提到基督教就会想到《圣经》;一提到阿拉伯就会想到伊斯兰教,一提到伊斯兰教就会想到《古兰经》。任何一个成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必定会奉行某一门民族圣典的教诲,并把这种最基本的教诲当做自己民族的本色。古往今来无不如此,一个真正有民族归属感的人,骨子里一定是 个圣徒。
一个民族中一分子的基本修养,就是熟读本民族的圣典。一个精神上没有民族文化归属的人,是浪荡世间无家可归的流民。一个生活在健全文化中的人,未必直接 受圣典的教谕,却一定受圣典基本精神的熏陶。中华民族的民族圣典是什么?作为一个有三千年五百年信史的古老民族,我们的圣典主要是这几部,《论语》、《老子》、《庄子》、《坛经》。
思想巨著,是在民族圣典奠定的信仰和思维体系路向上,人运用自己的天赋理性开辟的道路。
西方人在思想的道路上,向外走得尤为通达和遥远。他们向外迈开思想的步伐,走出了哲科的道路。西方哲学像是一个着急忙慌的拓荒者,草草的清理出前路的芜秽,西方科学则紧跟在哲学的后边,把哲学开辟的新路拓宽、踩实。虽然哲学上的原子论实现为科学上的原子论用了两千多年的时间,科学上的开普勒定律为哲学上的阿波罗尼圆锥曲线在自然界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也费了两千多年的时间。
中国人在思想的道路上,选择走向自身,我们的世界在自己的心里。我们试图找到自己的本心,从心中窥探自己的本性,撑开自己本性的大门,一窥上天隐秘的堂奥。因为我们没理由怀疑人和上天之间是分裂的,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自身无不来源于天地自然。人的本质中蕴藏着上天的本质。或许我们永远造不出缜密庄严的逻辑系统,永远摸不透自然的理性法则,永远不能用煤炭、铁矿和沙子浇铸出恢弘的工业时代,但是,至少在生存的道路上,我们走的更沉静稳妥。金属的交响永远无法传神的表现高山流水。
是故,我们要读柏拉图的《国家篇》、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也要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摩尔根的《基因论》与《动物社会学》。在饱览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巨著的同时,也别忘了在西方科学之外的东方智慧,《金刚经》、《传习录》、《近思录》的基本修养必不可少。
摩尔根
这还仅是一个个显眼的点,如果把点展开为提挈一个领域的线段,就是各门学科。把线延展为连续的面,就是学科和学科辉映的领域,且别忘了,每一个光辉耀眼的领域背后,都有一个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我们称之为“史”。如:
人类总的历史,叫人类史。人类史中专门描述文化演变的,叫做人类文化史。西方人和东方人的文化传统不同,西方人的文化就是西方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上最显眼的一脉,叫做西方自然哲学史。把西方自然哲学史断为三截,可分别称为古希腊自然哲学史、中世纪博物学史和近现代自然科学史。近现代自然科学史中专论物理学发展的就是近现代物理学史。大多物理学专业的从业人员,只是学了这一门学科的横截面的一小部分——如现代天文物理学或粒子物理学。而粒子物理学中论述原子结构性质的部分,和化学原理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化学。
……
凡此种种,共同构成人类精神历史性进程的基本图景。而面对每一块图景,几乎都有相关的书籍在不同尺度和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或粗略或详细的描绘。
对一个健全的思想来说,至少在宏观的尺度上,我们对人类精神历史性进程基本图景的整体把握,就是我们站在这个世界上开辟自己道路的新起点,我们对人类整体精神发育历程的把握,应该是我们最基本的修养。
我们需要能促进自身感性发育的文艺作品。
我们需要崇敬能培育文化归属感的民族圣典。
我们需要从我们自身内外不同角度关怀我们生存处境的思想巨著。
到此,我们知道该读哪些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