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1年,挪威的阿蒙森团队和英国的斯科特团队挑战人类第一次到达南极点。
阿蒙森团队设定的目标是每天前进三十公里,不管天气好坏,不管路途容易与否,不管是出发去南极还是从南极返回。
相反,从斯科特团队安排没有设定节奏。好天气时最高走了六十公里。但天气恶劣时,他们就呆在帐篷里,诅咒天气与运气。
结果是阿蒙森团队完成壮举,率先达到南极,并于1912年1月25日全部返回营地。这个日子和他3年前计划的归程一天不差,是巧合也是奇迹。
斯科特团队则在返程途中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成败刹那间,节奏定乾坤。节奏的背后,是人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质。
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有节奏地做事、学习、成长,不是很容易。对成年人来说,生活的节奏总会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打破;对孩子们来说,学习的节奏总会被种种的情绪攻破。
难归难,还是看到身边不少朋友把生活的节奏安排得妥妥地。在自己所教过的学生中,有节奏成长的孩子也比比皆是。
微枫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
她学习画画,从简单的涂鸦到复杂的透视,技艺在节奏地长进。当中的酸甜苦辣,记录在她的文章《幸好没放弃》
她学习英语,从词汇记忆到口语训练,默默地每天有节奏地练习,尤其在看不到自己进步的时候,用足够的耐心地等待突破。
她阅读、练习写作,有小说《玩具熊里的千纸鹤》。无论初三多忙,她都安排属于自己的一份时间阅读写作,用自己的节奏滋养自己的年华。
她还有一颗充满爱心,遇到同学家被盗,她构思了一扇防盗门,记录在她的《含羞防盗门》中。
点点滴滴是那么实在,那么纯真,那么的有节奏。
一呼一吸,生命在节奏中灿烂,一起一伏,生活在节奏中推进,一动一静,学习在节奏中迭代。
俗语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高度概括孩子们的心理特质,个性倾向对个人日后的发展有预测作用。因此,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节奏感,用足够的耐心拥抱每天的学习显得格外有意义。
祝福这位用心的孩子,也祝福正在培养这份能力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