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生年不满百》
汉 无名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
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
原诗是在劝人要能够通达世事,及时行乐,不必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诗中也在讽刺那些富贵贪婪者的愚昧无知,不懂得领悟人生。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两句诗,常用来形容那些多愁善感的人。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两句诗,常常被一些主张享乐主义的人奉为警句。
其实原诗主要在劝人:别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烦恼上面,更是劝人凡事要看得达观些,应该敞开胸怀去欣赏,把我自己身旁各种美好的事物。
游及乐并不是那种酒池肉林,歌舞升平的放纵,是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把酒言诗,忘却失意不得志之情殇的一种积极健康的享受生活之乐。这种乐也是建立在热爱生活基础之上,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结尾指向了人世的另一类追求:仰慕成仙者。对于神仙的企羡,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干过许多蠢事。就是汉代的平民,也津津乐道于王子乔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终于乘鹤成仙的传说。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结语在全诗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写到了“仙人”身上,但诗人之本意,其实还在“唤醒”那些“惜费”者。
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首先是对吝啬聚财的“惜费”者的嘲讽,它几乎占了全诗的主要篇幅。其次是,人世的另一类追求:仰慕成仙者。
这样一首以放浪之语抒写“及时行乐”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将许多人们的人生迷梦“唤醒”。
人生苦短,千万不要辜负自己: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该远离嘈杂的时候,我们就远离喧嚣。也许,我们的生命的价值,就能得到一种新的延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