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夫妻相约出游踏春,一对是双理科生,一对是双文科生,一对是一文一理科生。
出发前夜双理科生夫妻在群里问双文科生夫妻:出发时间,目的地。双文科生答:某地方向,大约上午11点左右。一文一理科生夫妻在一问一答的内容中选择中庸默认,只要在第二天上午10点前准备好即可,一宿无话。
第二天,理科夫妻早早起床,9点不到就分别给另两对打电话,起床没?到底几点出发,能不能早点?文科夫妻床倒是起了,一个还在吃早点,一个还在洗澡。一文一理夫妻一个起床了,一个还没起。于是,被催促的两对夫妻遭到‘’嘲讽‘’和‘’鄙视‘’
总算出发了,临了理科夫妻才收到最终目的地名称,导航出发。文科夫妻接到一文一理科夫妻后也朝目的地进发,一路上文科夫妻说,到哪里都是玩,过程重要过结果,沿途有两到三次看到某旅游景点路标都有想改变目的地的感性冲动,要不是被一文一理科生夫妻制止估计车就拐弯了。
中午1点,三对夫妻会师,目的地春风十里,满目春光,三个文科生各种摆拍抓拍,流连春色 ,花花草草美啊,光线要柔和才好啊,人文历史要考证啊,一扭头,三个理科生早走远了,前面有条河得走到, 再前面有个亭子也要走到啊,理性思维不是该完成所有目标吗?其中一个理科生说,现在的农村为啥不像以前那么臭了是因为整个村落的下水道设施有了改进,你看这条排水沟直接引入那边做了处理,另一个理科生说,咦,为啥这个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这样的?哦,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建筑不同,所以……一旁的文科生听闻后,默默走开。端起相机朝远处的另外两个文科生的文艺背影按下快门,心想,这意境总算捕捉到了,要的就是这感觉。
一天的出游结束后,三对夫妻心满意足地举杯相约下一次出行,寻找快乐是人的共性,能在相伴共寻之路上懂得尊重不同的表现形态才是人所具备的能力,踏春之路还是那条共同的路,方向也一致,视角真是不同。理性向左,感性向右。其实左右无对错,换位思考,尊重每一个人的视角和兴奋点,才能共同实现一起和相伴的初衷。
不管向左,还是向右,都是殊途同归,到处一游。

网友评论